在白矮星附近发现的一些与我们地球十分相识的行星,描绘了一副未来某天会发生在地球上的景象。
华威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四个被行星尘埃所包围的白矮星。
白矮星是与太阳类似恒星的最后演化阶段——当恒星内部的热核反应核心燃尽之后。

图片1:在那四个白矮星周围发现了类地行星的被粉碎后的残存——描绘了某天地球也会发生的情景。

图片2:研究者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围绕这四个白矮星的粉尘中最常出现的成分是氧,镁,铁和硅着四种构成了93%地球的元素。
在用哈勃望远镜完成了对白矮星表层的化学成分的调查之后,研究者发现围绕这四个白矮星粉尘中最常出现的成分是氧,镁,铁和硅这四种构成了93%地球的元素。
这是白矮星被“吃剩下”的行星“尸体”环绕的证据
至少有一个白矮星是处于以接近每秒一百万公斤的速度吸收富含铁,镍和硫的行星核心的过程中。
作为领头者的华威大学物理系BorisG?nsicke教授认为:“那些形成白矮星周围的尘埃环的毁灭过程,可能某天会在太阳系内发生。”
“我们今天在几百光年外的白矮星上正观察到的,将会是遥远未来地球的缩影。”
“在与太阳类似的恒星最后阶段,当其核心的核燃料耗尽后,恒星便会膨胀成为红巨星”
“在数十亿年后,这一切发生在太阳系时,太阳将吞没水星和金星。并不清楚在太阳变为红巨星时地球是不是也会被吞没,即使幸免,地球表面也会被烧焦。”
图片3:研究者认为这些尘埃展现了未来当太阳热核反应核心燃尽后我们世界的糟糕景象(幸好是在遥远的未来)
“在太阳变成白矮星的过程中,它会失去大量的质量,行星将会远离太阳。这样会使行星轨道失衡,并导致类似于太阳系早期不稳定状态的星体间碰撞。”
“这可能毁掉所有类地行星,并形成大量的小行星,其中就会包含一些类似于行星核化学成分的小行星。在太阳系中,木星可能完全幸免于从太阳最后的演化阶段,还有一些或新或旧的小行星,直到白矮星形成。”
不论如何,一个更显着的观测结果是,这些尘埃都含有极少量的碳,非常接近于地球和其他靠近太阳的岩基行星的水平。
这是第一次白矮星表层在被行星残骸污染的情况下,检测到这样低比例的碳。
这是这些恒星曾经拥有至少一个岩基行星的明确证据,观察结果也明确了这些行星最后的死亡阶段。
白矮星的大气层由氢和氦组成,因此任何更重的元素进入大气层,将在几天之内被白矮星的巨大重力吸入核心。
明确这些之后,天文学家必须在物质以每秒一百万公斤的速度落向白矮星的过程中来仔细的观察这些行星死亡的最后阶段。
这些证据不仅仅只是表明这些白矮星曾经有至少一个岩基行星,以一个特殊的白矮星PG0843+516的观察结果为例,还同时讲述了这些行星毁灭的过程。
这颗恒星由于在其大气层中发现了相对过量的铁,镍和硫而显得特别。铁和镍因为收到重力牵引在行星形成过程沉入岩基行星的星核,而硫则因为与铁的化学反应被带入地核。
因此,研究者相信他们正在观察PG0843+516白矮星吞噬一个足够大到能承受地幔和地核剥离开的行星的地核中物质的行为。
华威大学带领的研究团队已经使用哈勃望远镜携带的宇宙起源摄谱仪研究了在太阳附近几百光年内的80多个白矮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