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国聚烯烃市场大起大落,而近期伴随国际油价及期货震荡调整,市场走势陷入疲软。面对当前多空对峙的市场局面,有市场人士认为年前大局基本已定,供求关系显而易见基本无疑问,而后市国内外经济走势充满不确定,市场变数更应追随国外内宏观面的走势而定。但也有部分业者认为春节将至,中国国内打压投机收紧流通性管理,严防通胀的力度极可能进一步加强。在宏观面以紧缩为主基调的年关前,聚烯烃市场价格更应回归供求基本面。一时间多数业者对后市失去判定,心态迷茫观望,随行就市随进随出继续成为这一特殊阶段下最普遍的操作手法。
到底第四季中国市场行情是否值得期待,这里让笔者来为大家理一把思路,或者话说开来路自然就显出来了。
首先看一下外围环境:以美国为首的量化宽松政策仍在全球范围继续“发光发热”,本以为G20峰会对此展开的集中声讨,可以让美国人停止加印钞票,但事与愿违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现在,像美元这样与原油黄金等重要物资挂钩的强势币种,世界其他经济体依然无法通过货币策略来平衡此中的利益矛盾,而中国自身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尤其为应对经济危机,增加货币供应量也似乎在所难免,综合各方因素来看,长久的将来全球仍将继续处于较强的通胀压力之下,笔者认为国际油价持续攀升存在可能,石化产业基本均能在成本层面获得稳定支撑。
面对热钱流入,中国已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加息等一系列手段,希望达到收紧资金面的流通的目的。在积极地应对下,我们也看到11月中下旬开始,包括聚烯烃在内基础化工品以及部分民生物资开始逐步回落,前期一度陷入油荒的柴油市场,近期也受到石化系统的供应补入,供求紧张局面得到缓解,此外国家还陆续通过房产限购令等措施和手段集中严防资金对楼市、期货等领域的投机和炒作。但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笔者认为即使目前热钱流入得到有效控制,但前期进入的资本仍无法在短期内得到消耗,投机需求依然存在,只是看有没有合适的机会投机而已。因此综合外围来看,笔者认为可以预见的是,第四季中国国内宏观面虽仍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但国家对此控制的力度和决定较为坚定,因此第四季外围环境将以温和上行为主。
再来看聚烯烃市场自身供求关系,相信供应层面市场人士已经“心知肚明”,笔者在此就不展开,只是值得提出的是,为配合发改委保证成品油供应及节能减政策推进,12月部分国内石化如上海石化、镇海炼化、茂名石化均存在检修安排,虽有市场人士认为石化减产有限,利好影响不强,但笔者认为毋庸质疑,至少后续供应压力将不会明显。
也许最大的利空和担忧来自终端需求,毕竟很多人还是认为:前期价格急涨急落,工厂对后市缺乏判定,加之冬季来临温度下降,传统意义上开工势必受到影响,
开工方面除管材料第四季出现明显下滑外,BOPP、编织袋及农膜行业均保持稳定。但事实上原料市场在第四季的前期早就经历了“风云突变”,因此如果说因为原料的波动而使工厂的购买兴趣受到打压,笔者认为这似乎很难讲得过去,毕竟如果工厂订单充沛,原料的涨跌根本无法影响其有效购买力度,至多因短线的观望情绪而导致采购节奏受到一定影响。因此综合前文所述,如果第四季外围环境走势温和,原料市场波动也较小,笔者认为终端工厂的需求未必太差,尤其靠近元旦及春节,工厂订单一旦集中展开,对原料的需求状态甚至有望突破持久的疲弱。至于气温问题,笔者相信冬季早已来临,这根本无法构成工厂低位开工的决定因素。
因此综合上述几个方面,笔者对后市并不太过悲空,毕竟在一个钱多于货的流通环境里,上行的动力可以看得见,但下行的压力却无法真切捕捉,当然这不能说就是一个彻底的定局,但确实是心中所想—一个对中国聚烯烃市场第四季真实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