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工信部对2010年炼铁、炼钢、焦炭、铁合金、电石、电解铝、铜冶炼、铅冶炼、锌冶炼、水泥、玻璃、造纸、酒精、味精、柠檬酸、制革、印染和化纤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予以公告。工信部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列入名单企业的落后产能在今年9月底前关停。
在圈定需淘汰行业企业的同时,国家发改委还确定了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8月10日,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宣布在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五省和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八市开展试点工作。
发改委要求,上述试点地区要编制低碳试点的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绿色发展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及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低碳标准缺失
作为新生事物,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碳排放量如何处理?排放的碳何去何从?如何给碳排放定价?
保定市发改委规划处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还没有任何官方的低碳城市的标准体系,国际上也还没有大家公认的统一标准。”
该人士表示,建立低碳城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碳排放强度逐步降低,发展方式逐步向和好转变,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逐步减少,这本身就是在建立低碳城市。此外,由于每一个城市和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这也在客观上决定了没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定义低碳城市。
目前,我国较为完善的低碳城市的标准是2010年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公布的评估低碳城市的新标准体系。该标准具体分为低碳生产力、低碳消费、低碳资源和低碳政策四大类共12个相对指标。新标准体系认为,如果一个城市的低碳生产力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0%,即可被认定为低碳。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一位专家告诉记者,该标准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家标准。在该标准中,只要单位二氧化碳排放所产出的GDP达到1140美元就是低碳。这种低碳是相对的,只是表明碳排放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从绝对值上跟北欧五国的2200美元相比,差距还很大。因此绝对指标是必要的,这也将有助于中国在发展的同时建立一个长期目标。
该专家还表示,目前中国也没有碳排放的官方测算标准,我国的碳排放数据都是由英国世界自然研究所、美国国家实验室、国际能源署、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给出的,因此地方的碳排放清单还是一笔糊涂账。
申银万国证券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对于国内的低碳省份和城市试点工作,客观的量化监督是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碳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对未来碳减排量的监测以及节能减排实施效果起到量化监督作用,同时也将为未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
碳交易推广奠定了基础。
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明年开始的“十二五”规划期间,将有望出台全国性的关于碳排放的强制性指标。
非零和博弈
“节能减排和地区经济发展,两者之间是竞合关系,是一种非零和博弈。”北京诚信能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尧在接受采访时说,“对企业来讲,一方面,节能减排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节能减排最终达到的效果是企业成本的节约,这是另一个角度的经济发展。”
保定市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发展低碳经济,对‘两高一资’产业和企业必定会带来一定的束缚。从长远来看,试点地区低碳发展规划的制定,将有力促进该地区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其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发展。促进地区企业的节能改造和技术进步,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其更有生命力。”
据了解,不少试点地区已经开展相关工作,部分试点城市正摩拳擦掌,信心满满地开展把试点升级为示范的工作。
低碳发展首次被写入深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未来政府工作的四大导向之一。深圳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深圳一直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比如在电动汽车领域,深圳拥有比亚迪、五洲龙等一流企业。在成为低碳试点城市之后,深圳将加快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加快低碳技术创新,推进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建筑、低碳交通,培育壮大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探索建立低碳绿色发展的评价体系等,此外,深圳还将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弘扬低碳生活理念。”
重庆市发改委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重庆能源紧缺,环保减排的压力非常大,因而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选择。重庆已经初步建立了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框架,为更好地建设低碳城市,重庆将大力发展能源生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LED产业、风电装备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建设节能产业七大产业。通过进行低碳经济试验和示范,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逐渐形成低碳产业群。”
而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南昌,这样的跳跃式发展无疑是关乎未来的一场大考。南昌市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说:“南昌作为一个欠发达城市,未经历过高碳时代,就将直接进入低碳时代。在这一构想的引领下,南昌市已经基本确定了未来低碳产业的发展框架,即做强光伏、LED、服务外包三大低碳产业;做优新能源环保电动汽车、绿色家电、环保设备、新型建材、民用航空和生态农业六大产业群,促进全市低碳经济成规模发展。我们有信心找到发展经济和建好低碳城市的平衡点。”
三大瓶颈
发展低碳产业是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支撑,而先进的技术又是发展低碳产业的支撑。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资源综合利用处处长黄建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由‘高碳’向‘低碳’转变的最大制约是整体科技水平落后、技术研发能力有限。我国在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很大。”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多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掌握的核心技术。
“这还是相对保守的数字,中国在技术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李尧告诉记者,“LED照明耗能不到白炽灯的10%。国内LED企业的芯片90%以上从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进口,这些芯片的成本占LED总成本的30%以上。成本居高不下,意味着投身LED照明产业有着极大的成本制约,非常不利于LED照明产品的推广和产业化。对于普通居民来说,价格因素将成为制约消费的门槛,不利于‘绿色消费’的推行。虽然国内也开始了LED芯片的研究,但技术水平和国外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此外,低碳在各地的认同度很高,但是真正了解其是如何具体操作和运营的人并不多。认知方面的瓶颈也是目前推动低碳城市建设的障碍。黄建忠表示,应该鼓励人们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多消费低碳的产品,推动树立能源节约理念,这些对建设低碳城市同样重要。正如《通知》所提出的,应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低碳理念,使每个人都从身边的细节做起,从改变自己的“高碳生活”开始。
中国推行低碳城市的第三个瓶颈是投融资障碍。上述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告诉《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在中国,90%以上的能效项目都需要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而现行的节能减排鼓励政策大都是针对企业的,缺乏对金融机构的激励,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意愿不足。当前中国的节能项目难以通过信贷来获得融资,项目投资规模不大,融资成本相对较高,而且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节能减排项目缺乏评估能力。另外,由于很多掌握节能新技术的机构和个人缺乏资金,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家想介入节能行业苦于把握不住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造成了节能减排项目的投资瓶颈。”
由试点到示范
首批低碳试点省区和城市,如何走出“低碳瓶颈”,打造一张“低碳城市”的新名片,由试点“化身”为示范?
李尧向记者表示,节能减排是个“面广点散”的立体概念,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绿色消费三个方面着手打好基础,才能谈建设低碳城市。
低碳中国论坛执行副秘书长林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整体科技水平,使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是低碳试点城市发展的重要步骤和挑战。”
CDM(清洁发展机制)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的途径之一。国际金融服务集团(UFS)董事局主席何世红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低碳发展之路刚刚起步,在碳关税或将影响中国和欧盟的经贸合作,并可能引发贸易战的关键时刻,中国在低碳战略路径选择上应克服自身不利因素,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实现低碳经济的顺利推进。”
欧洲清洁能源技术和科研开发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与欧盟在能源和气候安全方面具有相互依存性,共同的利益也使双方在低碳产业领域内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据有关部门推测,中国清洁能源市场规模到2020年将达555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清洁能源市场。
李尧分析称,跟其他行业一样,中国发展低碳城市同样不能照搬国外模式。比如EMC(合同能源管理),国外做得非常好,美国的霍尼韦尔已经把它建成了长效机制。中国从1996年以来就在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林辉向记者表示:“政府发布这个通知,是在向国际社会表明虽然没有任务指标,我们也在为节能减排做努力。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对于试点城市的发展前景,林辉告诉记者:“低碳城市的未来发展成效不容乐观。尽管试点地区有权出台相应政策,但短时间恐怕难有大的作为。政策创新的路子很难走,必须彻底解决一些地方口号与行动脱节、低碳经济建设缺乏系统性等问题。”
另外,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低碳市场机制。林辉称:“目前地方的支柱产业基本都是高碳企业,这些企业需要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如果让市场来推动低碳产品、低碳消费,企业必然会主动追求低碳项目。”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探索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之路任重道远,需要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以及国际组织的多层次、多方位支持参与。“我们有许多工作要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环保产业、创意文化,甚至新兴的金融服务产业,都需要做到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走向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