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制造在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用户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然而,随着一些强势品牌的积极参与和推动,在一些专业的用户群中,再制造概念正被迅速地认可和传播。专家认为,在我国不同档次的工程机械产品,存在不同的用户群,而多样化的需求也使再制造产业的建立成为可能。随着各类工程机械市场保有量的迅速增加,也为我国开展再制造并实现产业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工程机械再制造:尚未开发的金矿
不久前发布的《中国工程机械再制造及二手机械市场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二手机械设备交易额已超过500亿元。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全国进口二手挖掘机总量仅为几千台,而目前全国每年入境的二手挖掘机就超过两万台,相当于国内挖掘机年销售总量的1/3,二手市场需求之大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国内近年来也陆续建立了一批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市场,如西北二手工程机械交易市场、北京宝联达工程机械交易市场等。很多代理商甚至制造商也开始了二手设备业务的拓展,如卡特彼勒、小松就推出了经厂家认证的二手设备。国内制造企业也开始自主或委托代理商进行二手设备业务拓展,尽管规模有限,但势头强劲。据统计,2009年全国实现二手工程机械销售额约369亿多元,同比增长15.8%;在机械行业中,二手工程机械成为6个环比增速行业之一。在武汉、河北、河南、陕西、北京等20余个省市都有比较活跃的二手工程机械市场。
在不久前落幕的全球设备维护维修技术和设备制造领域最高规格的专业峰会“第四届世界维修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表示,我国的再制造业已经拥有了市场、技术和政策等有利条件。在当前国内外应对能源短缺等压力的背景下,再制造业将成为中国的朝阳产业。徐滨士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光是进口的设备就达到万亿元,由于设备维护技术的差距,国外的机械设备可以使用40年,我国可能只使用20年,如果这些设备能够通过再制造工程修复,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