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旧货网小编整理报道:煤炭产业必须既立足当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末中 国煤炭价格指数比年初下降了9.2%,煤炭平均价格在420元左右徘徊,跌落至2004年的水平。而2015年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 收入同比下降14.6%,利润同比下降61.2%,行业亏损面达到90%以上。
一方面,煤炭企业在春节期间停产放假,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国内煤炭市场的供需格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达36.85亿吨。这意味着,春节停产7天有望减少国内原煤供给约7000万吨。但是,这期间,全国多数用煤企业也处于停产状态,煤炭消费需求也会相应减少。况且,与已经持续49个月超过3亿吨的全社会库存相比,减产7000万吨无法从根本上改变高库存的供给格局。
另一方面,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煤炭供需格局相对紧张,煤炭产业会面临“迎峰度夏”、“迎 峰度冬”的巨大压力,导致煤炭工人的休假权益长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形成历史欠账。如今,市场行情已经完全逆转,煤矿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煤矿企业完全有条 件让煤矿工人在节假日期间正常休假。
目前,我国煤炭年生产能力40亿吨左右,在建规模11亿吨。煤炭产业的发展步伐太快,整个煤炭 产业的历史欠账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偏多。比如粗放型、掠夺式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在重速度和规模扩张的格局下,煤 炭企业“小、散、乱、差”的顽疾根深蒂固,产业集中度偏低;煤炭企业“黄金十年”期间赚钱太容易,导致企业局限于挖煤、卖煤,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偏短。
面对这种窘境,从去年开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多次专门组织企业座谈会,达成严格控制总量的共识。而发改委也曾多次召开行业脱困会议,力求从化解产能过剩、严格控制超能力生产、加强煤炭进出口管理、加强金融支持四方面来出台对策。
相比之前的限产,此次的国家行动,更具有针对性与难度。多家省内煤炭企业人士表示,此次的去产能,最关键的一环是产能优化和转化。由于既有产能在近几年的煤炭资源整合后,可压缩的空间已极小,如何有序、有效的令矿井退出,并寻找新的释放角度,成为 各家煤炭企业去产能的关键方向。因为煤炭生产不仅关系企业效益,也是民生大计。上一轮自发限产阻力较大,而此次有了政策的支持,且限产更多表现为改革化行为,阻力会相对较小,力度也会增加,有可能有效化解煤炭产能过剩的局面。
当前,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已经从供需偏紧转为供给总量过剩。这一行情让许多煤炭企业苦不堪言,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全行业放慢扩张脚步、补齐历史欠账创造了有利时机。要想补齐这些短板、补上历史欠账,煤炭产业必须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高度出发,认真梳理煤炭产业粗放发展和快速扩张带来的困难和问题。
补齐这些欠账并非一日之功。总的来看,煤炭产业必须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重视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又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既要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治理、清洁利用等硬件方面加大投入,也要在保护工人合法权益、关注矿工收入增加等民生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只有如此,才能为全行业实现长期科学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