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旧货网首页
中国旧货网,网上二手市场,废旧物资,企业库存,买卖,采购,求租,出租信息。内容加载中……
全部行业
行业二手信息,发布求购出售二手车,废旧电机,工程机械设备,内容加载中……
服务项目
免费发布二手信息,求租出租工程机,械设备,汽车。内容加载中……
手机站
塑料杀手
https://www.51jiuhuo.com 来源:51旧货网编辑整理 时间:2015/12/15 11:06:53 浏览:316次
51旧货网小编整理报道:塑料杀手
在炎炎夏日,面对高温的炙烤,五颜六色、造型新颖、轻便舒适的“洞洞鞋”成为人们消暑首选,深受各国人民欢迎,甚至成为街头时尚潮流。
  然而,德国西德意志广播电台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则给人们迎头泼来一盆冷水。调查显示,不少塑料“洞洞鞋”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害身体健康。研究人员在多种不同价位的塑料“洞洞鞋”中发现大量具有致癌作用的多环芳香烃,这些物质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另外,部分塑料鞋中还检出铬、镉、铅等污染环境的重金属。虽然,国际知名品牌“卡骆驰”(Crocs)的“洞洞鞋”中未检出致癌多环芳香烃,不过,德国联邦风险评估研究所还是提醒人们多加小心,“卡骆驰”鞋中的部分有毒溶剂可能导致皮炎和过敏发生。
  几乎与此同时,国际食品包装协会也发布报告称,在被调查的16种PVC(聚氯乙烯)保鲜膜样品中,有15种样品检出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增塑剂DEHA,并可能早已流向百姓餐桌。
  随后,德国北威州消费者保护中心对外公布,其调查人员在网上选购了12款由PVC制成的充气玩具,经检测,一半玩具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中5件被检测出塑化剂严重超标。长期来看,这些有毒物质可能对肝脏、肾脏以及激素平衡产生不良影响,甚至致癌。
  接连曝光的安全隐患,再次将塑化剂推到风口浪尖,引发人们对塑料制品安全性的担忧。如何鉴别有毒塑料制品,也成为大众希望迫切了解的话题。
  塑化剂是有毒的“真凶”
  塑料自上世纪初被发明以来,以其低成本和轻便的特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但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雷景新告诉记者,作为高分子材料中最大的一类,从理论上讲,塑料本身是无毒的,塑料制品的毒性主要来自于其中的添加剂。为了使塑料制品易于加工、使用稳定,在加工过程中需要添加多种助剂,最常见的有塑化剂(又称增塑剂)、稳定剂、加工助剂、功能助剂等,其中塑化剂是所有助剂中数量和用量最大的一种。
  目前全球塑化剂总产量约900万吨/年,中国年消耗量超过300万吨,且仍在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长期以来,邻苯类增塑剂以优异的增塑特性一直占据着市场,但其危害也已引起足够重视。雷景新表示,邻苯类对人体的危害可归结为致癌、致残、致畸胎三大类,可对人体造成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内分泌紊乱、生殖毒性、人体内累积排泄紊乱等不良影响。
  有研究证明,塑化剂类似人工荷尔蒙,对发育中的男性生殖系统影响极大,尤其是婴儿与孩童所受的威胁最大。目前,欧盟国家已严格限制使用DOP和DBP等邻苯类增塑剂。我国也制定了相关法规,将逐步淘汰其在安全性要求高的领域,如食品、医疗等行业中使用。
  “简单地说,塑化剂就是为了让塑料制品变得柔软,绝大多数软塑料中都含有塑化剂,含量在10%至百分之几百不等。在使用过程中,塑化剂就会慢慢从塑料制品中迁移出来,从而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雷景新说。
  而我们常用的塑料种类包括聚氯乙烯(PVC)、聚酯(PET)、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其中PVC材料主要用来制造农膜、食品薄膜、塑料袋等,由于其本身的结构所决定,必须使用大量塑化剂;PET材质比PVC硬,使用塑化剂相对较少,主要用于制造矿泉水瓶、水杯等;PE和PP则不使用塑化剂,但仍需添加稳定剂,开口剂等其他助剂,也具有一定毒性,主要用于微波炉餐盒等器皿。
  保鲜膜、水杯、塑料袋都可能含毒
  可以说,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和塑料打交道,安全隐患不容忽视,记者就此采访了研究材料领域的多位专家,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的常用的塑料制品还真不少。
  最常用的塑料制品之一当属保鲜膜。目前市场上有两种材料制成的保鲜膜,PVC和PE,其中PVC中本身就含有大量塑化剂,会在使用过程中迁移出来,而PE材质在常温下相对安全,因此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应仔细阅读包装说明,注意挑选PE材质的保鲜膜。但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蒋序林则指出,无论哪一种材质的保鲜膜,在加热时都会分解出有毒物质,因此应避免将保鲜膜放进微波炉中或者用其他方式加热。
  此外,在超市货柜上常见的矿泉水,碳酸饮料,其瓶身采用PET材质,由于PET不耐高温,受热时容易变形,在受热时或者装油性物质时,会加速释放出有毒物质。研究发现,在长期使用后,塑化剂也会溢出。而我们一般用的塑料水杯、太空杯、奶瓶都是用PC材料做的,受热以后则会产生双酚A,对人类有致癌作用。
  而塑料袋、食品包装袋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避免。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管延锦提醒说,消费者在购买塑料袋和袋装食品时,要学会使用“望闻问切”,即购买无色无味不黏手的塑料制品。他说,那些颜色特别深的、刺眼鲜艳的或暗淡无光的塑料袋,都很可能含有有毒物质。
  输液器、儿童玩具也有隐患
  除了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制品可能含毒以外,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则是输液器。雷景新告诉记者,我国大部分输液器都是用PVC材质做成,塑化剂占总重量1/
  3左右,在输液过程中,塑化剂会缓慢溢出,跟随药液直接流入人体血液中,甚至和药物发生反应,轻则造成药物失效、疗效降低,重则可能造成患者中毒,带来生命危险。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1年发布的《一次性使用输注器具产品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中规定:如果产品用的是含增塑剂的PVC原料,必须在产品说明书中标注以下内容:明确标明产品中有增塑剂;警示信息应写明增塑剂的相关毒性,以及“本产品不宜贮存和输注脂肪乳等脂溶性液体和药物,新生儿、青春期前的男性、怀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不宜使用本产品输注药物”。
  小编提醒,消费者在输液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看使用的是什么材质的输液器,再看看输的药物是什么,最好是选用使用无毒增塑剂的PVC材料或者PE材料的输液器。
  小编提醒家里有孩子的父母,儿童玩具常见的问题是使用塑化剂和二次料。“比如说一些汽车玩具等外观零件,为了追求美观效果,塑料制成以后还要进行二次加工,进行喷涂,掩盖它本身的一些缺陷。”软的玩具中含有增塑剂,而质量不合格的硬塑料使用二次料、三次料,甚至是医疗垃圾。所以,购买玩具最好购买大品牌、通过质量认证的产品,不要购买太便宜的玩具,用完后要注意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除此之外,指甲油、化妆品、拖鞋、各种软管、塑料盒、电缆、电源线等都可能含有塑化剂。

关于旧货中国(51旧货网) | 诚征英才 | 友情合作 | 守信通服务 | 支付方式 | 诚信安全 | 竞价广告位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石家庄摩森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及与授权者版权所有 2009-2025   冀ICP备090026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