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旧货网编辑整理,李嘉诚——经商成功的理念 : 克勤克俭富不奢
几年前,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李嘉诚说:“就我个人来说,衣食住行都非常俭朴、简单,跟三四十年前根本就是一样,没有什么分别。”
李嘉诚住的房子,仍是1962年结婚前购置的深水湾独立洋房,三十多年一如既往。作为香港首富,他并没有住进顶尖级的豪宅区;李嘉诚有两艘游艇,已用了多年,现在已算不得豪华;最有目共睹的是李嘉诚的衣着:他常穿黑色西服,不算名牌,也比较陈旧。李嘉诚自己曾说:“衣服和鞋子是什么牌子,我都不怎么讲究。手上戴的手表,也是普通的,已经用了好多年。”
hspace=5 李嘉诚在公司,与职员一样吃工作餐,他去巡察工地,工人吃的盒饭,他照样吃得津津有味;李嘉诚不抽烟、不喝酒,也极少跳舞,惟一的嗜好,是打高尔夫球。
李嘉诚为公益事业一掷千金,但是他的个人生活却是如此俭朴,确实令人深思。
中华民族古有训诫:成由节俭败由奢。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可以积沙成塔,集腋成裘。
诚然,李嘉诚的财富并不是单靠节俭积攒而来,更多的是靠诚实经商赚来的,但我们仍然不能排除节俭在财富积累上的重要地位。
清誉至上 君子风范
李嘉诚视名誉如生命。他常说:“名誉是我的第二生命,有时候比第一生命还重要。”李嘉诚视名誉为生命,他看重的实际上是清誉,而非荣誉。
李嘉诚控有香港最大的综合性财团,多年荣膺香港首富乃至世界华人首富。
他同时又是个道德至上者。他说的每句话,莫不符合道德规范。
他既是这般说,亦是这般去做。
西方商界,多推崇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要讲道德,就勿涉足尔虞我诈的商场;要追求利润,击败对手,就可不择手段。在他们看来,既要拜金,就没有资格谈道德、谈仁慈、谈友谊。信誉不是做人的目的,仅仅是经商的手段,是为了下一单生意,为了更多的盈利。
在西风氤氲的十里洋场香港,李喜诚能将大发达与守道德较好地结合一体,实为难得。
由此可见,既守道德,又生财有术者,实是在商家之上乘者。
善待员工 有始有终
长江大厦是李嘉诚拥有的第一幢工业大厦,是他地产大业的基石,又是他赢得“塑胶花大王”盛誉的老根据地。
20世纪70年代后期,香江才女林燕妮为她的广告公司租场地,跑到长江大厦看楼,发现李嘉诚仍在生产塑胶花。
此时塑胶花早过了黄金时代,根本无钱可赚。长江地产业当时的盈利已十分可观,就算塑胶花有微薄小利,对长江实业来说,增之不多,减之不少。
见到这里仍在维持小额的塑胶花生产,林燕妮甚感惊奇,说李嘉诚“不外是顾念着老员工,给他们一条生计。对老员工,他是很念旧的”。
李嘉诚说:“一间企业就像一个家庭,他们是企业的功臣,理应得到这样的待遇。现在他们老了,作为晚一辈,就该负起照顾他们的义务。”
一般人眼中商人皆为利来,只要赚钱。商人不是慈善家,工厂没有效益,关闭是无可厚非的。但李嘉诚却化无情为有情,上演一幕动人的人情戏。
李嘉诚“是员工养活老板,养活公司”的观念也值得我们深思,给予我们教益。
唐太宗李世民将舟比喻为皇帝,将水比喻为民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李嘉诚的思想与唐太宗十分相似,不过李嘉诚将其阐发在商场上。
确实,没有广大的员工卖力苦干,最有本事的老板也是孤掌难鸣,成不了气候。相反,企业富有凝聚力,员工精诚团结,为老板出力,这个企业必定大有前途。
小利不取 大利不放
李嘉诚在董事袍金上的做法,成为香港商界、舆论界的美谈。
李嘉诚出任十余家公司的董事长或董事,但他把所有的袍金都归入长实账上,自己全年只拿5000港元。
这5000港元,还不及公司一名清洁工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年薪。
以80年代中的水平,像长实系这样盈利状况甚佳的大公司主席袍金,一间公司就该有数百万港元。进入90年代,便猛增到1000万港元上下。
李嘉诚二十多年维持不变,只拿5000港元。按现在的水平,李嘉诚万分之一都没拿到。
李嘉诚每年放弃数千万元袍金,却获得公司众股东的一致好感。爱屋及乌,自然也信任长实系股票。世界商业报道[biz.icxo.com]甚至李嘉诚购入其他公司股票,投资者莫不步其后尘,纷纷购入。
李嘉诚是大股东和大户,得大利的当然是李嘉诚。
有公众股东帮衬,长实系股票被抬高,长实系市值大增。
李嘉诚欲办大事,很容易得到股东大会的通过。
对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来说,袍金算不得大数。大数是他所持股份所得的股息及价值。
小利不舍,大利不来,这是定则。
李嘉诚说过:“如果一单生意只有自己赚,而对方一点不赚,这样的生意绝对不能干。”
李嘉诚的意思是,生意人应该利益均沾,这样才能保持久远的合作关系。相反,光顾一己利益,而无视对方的权益,只能是一锤子买卖,自己将生意做断做绝。
可以通过这个实例教会我们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