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旧货网小编整理报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时尚节奏的加快,人们花在穿衣打扮上的费用越来越多。然而就在新衣服不断买进的同时,旧衣服却越积越多,不知如何处理。“扔了太可惜,想捐又捐不出去!”这样的困惑,相信许多家庭都会有。旧衣物成为了城市的一种新型垃圾,有人管这些旧衣物叫做“时尚垃圾”。
对于旧衣的处理方式,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居民,得到的答案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扔进垃圾箱;第二类是把一些质量还说得过去的衣服单独捡出来,送给贫困的亲戚;第三类则是压在箱底,没有处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现在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曾向媒体表示,目前,我国纺织原料中30%的棉花(12665, -5.00, -0.04%)和70%的羊毛需要进口,纤维供给存在很大缺口。我国年纤维消费量已达4500万吨,产生的废旧纺织品数量庞大。应加快开展废旧纺织品回收和综合利用,以缓解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原材料短缺矛盾。
所以,当我们看着一箱箱的旧衣发愁,盘算着该如何扔掉或者处理掉的时候,殊不知,这些“时尚垃圾”的背后蕴藏着巨大的“金矿”值得挖掘。
旧衣回收成本高
据调查,80%以上的年轻女性每季都会为自己添置几件新衣,即便她们的衣橱已近乎爆满。
张女士就是这样的一位时尚女性,她告诉记者,每个月她都会去逛两三次街,空手回家的时候很少,一般遇到合适的她都会买下来,时间长了,家里的衣服越来越多,有的连标牌都没剪,就已经压箱底好久了。
其实有很多市民还是希望能够把成色较新的衣服捐给慈善机构,但却往往被拒绝。余淼(化名)曾经是一名慈善机构的工作人员,她对慈善机构为何不愿意接受旧衣捐赠的现象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给出了解释。
她说,对于慈善机构来说,接收旧衣捐赠之后连带的回收成本太高。群众的旧衣捐赠是没办法直接送到贫困群众手中的,需要经过清洗、消毒、晒干、分类存放、运输、发放给目标受助者等多个环节,这个过程就需要额外增加人工费,运输费,消毒费等多项费用,数目可观,这对于许多慈善公益机构来说是很困难的。并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很多贫穷地区的群众不是很愿意接受旧衣,更多的时候是旧衣捐赠最终找不到接收对象,只好长期堆放在慈善机构的仓库中,这无疑根本没有解决问题,不同的只是换了个地方“压箱底”而已。
废旧纺织品循环再利用体系亟待建立
据中国循环经济学会的测算,至2013年,我国产生了约2070万吨废旧纺织品社会存量,其中化纤1377万吨,占总存量的68%,棉纤维562万吨,占总存量的28%。
据中国再生资源协会的测算显示,我国废旧衣物再生利用率不足10%,闲置和浪费的化学纤维和棉纤维一年用掉了半个大庆油田。如果这些废旧纺织品得到回收利用,那么便可以减少8000多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还能将其应用到建材、家居、水利、医疗、公路等其他诸多产业中去。
中宇资讯分析师安鸿雁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较为零散,主要依靠小商小贩的回收、部分小区定点集中回收、学校试点回收等,覆盖面及其有限,大量废旧纺织品被扔进填埋场、燃烧场被焚烧和掩埋。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废旧纺织品都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由于绝大多数纺织品由化纤材料制成,其分解过程缓慢,掩埋在土壤中会危害植物的生长,焚烧可释放出有毒物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不仅加重了地表环境负担,而且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这不符合我国推动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宗旨。
可见,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及纺织大国,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问题的解决十分迫切但又很有意义。
安鸿雁认为,加快开展废旧纺织品循环再利用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且将会大大减轻对环境造成的负担,缓解纺织行业面临的原材料短缺的矛盾,同时,可以引导消费者践行低碳和节俭的生活方式,对于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制定‘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政策的意义,一方面在于能够节能环保,另一方面,如果废旧纺织品回收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 中投顾问轻工业研究员熊晓坤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其实建立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再利用体系在《纺织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但到目前为止,循环再利用还没有形成非常完善的体系。那么难点在哪呢?
安鸿雁认为难点在于:我国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上要晚于欧美等西方国家,国内废旧纺织加工类的技术相对落后,设备相对简单,废旧纺织品的种类千差万别,大多数国内工厂的工艺水平达不到其生产的要求;缺乏产业政策优惠的支持,我国二手衣物交易仍是明令禁止的,导致目前没有成熟的二手衣物市场,回收总量有限,分类混乱;面临关键技术突破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问题。
除了上述难点之外,熊晓坤则认为还有两个原因。第一,我国居民的衣物回收意识尚不强,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废旧衣物;第二,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废旧纺织品回收标准,导致废旧纺织品回收难以规模化发展。
孙淮滨表示,做好废旧纺织品回收工作关系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国家战略,需要政府给予政策支持,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工信部等相关部委应出台各种鼓励发展的政策,哪怕是四两拨千斤的一个导向,都对行业大有裨益。
旧衣循环再利用存有大商机
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唐世君曾向媒体介绍,今年我国废旧纺织品存量约2600万吨,其中化学纤维1800万吨,天然纤维800万吨,而且废旧纺织品的售出量和回收再利用量仍然很低。
我国纺织原材料的进口量却高达65%以上,一方面是盲目堆放,不知如何挖掘的大量旧衣“金矿”,另一方面是源源不断进口的国外纺织原材料,真可谓“守着原料‘吃不饱’,却要从海外进口‘洋垃圾’”,这无疑更加突显了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的迫切性。
然而这种迫切性也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废旧纺织回收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我国的废旧纺织品回收发展速度一直较慢,规模较小。如今,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已提上议事日程,并逐渐形成了产业链,产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有调查数据显示,在回收的旧衣物中大约有10%质量完好、可穿用的、经过消毒处理进入二手市场,30%到40%经过处理作为新材料使用,比如用作汽车以及建材的内装材料、地毯衬垫材料、毛绒玩具的填充物、造纸业的原料等。还有一部分被改造成同等材料的产品,比如抹布。
不可否认,旧衣回收虽然困难重重,但仍是一座每年千万吨级的尚未被充分开发的“富矿”。据美国环境保护署估计,2009年美国产生1134万吨服装和家用纺织品,到2019年这个数量将增加到1587万吨。
那么,从中国今年约2600万吨的废旧纺织品存量中就可以看出,中国废旧纺织品回收这个大市场,越早参与其中的人,越容易占得先机,分得大蛋糕。
“中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市场暗藏巨大商机主要是指废旧纺织品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废旧纺织品循环再利用的体系不断完善,我国废旧纺织品回收市场将出现迅速发展之势,相关企业有望从中攫取发展红利。”熊晓坤指出。
我国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方面的发展之所以相对滞后于发达国家,是因为目前我国行业相关法律政策方面仍处于空白状态,废旧纺织品分类、清洗、消毒等专项资金投入占比较小。同时我国二手交易市场不成熟,相关设备及技术相对落后,公众认知度较低等等。
要想尽快赶超发达国家,安鸿雁认为,应该拓展回收渠道,包括各种慈善机构、建立纺织品回收站、设立市区慈善回收点及街道回收箱等;加大政策及资金的投入比重,设立专门组织资助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方面的技术革新、市场开发等;建立合法化的二手交易市场,规范二手交易;改变国人固有的思维方式,普及公众对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的相关知识,提高公众对废旧纺织品再利用的意识,促进二手纺织品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