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汽配治理难题
另一个温州样本?
打而不绝
记者问:“假冒什么东西?”
嫌疑人答:“离合器片。”
记者问:“违法了。为什么要干这个?”
嫌疑人答:“我主要是偷偷摸摸地干,为了弄两个钱。”
……
——这是10年前,2001年,轰轰烈烈的“3·15”特别行动中的经典对话。当时河间市的公安、司法等部门全力介入,对一些长期从事制假造假且数额比较大的犯罪分子,进行了严厉打击,“5天就逮捕了9名犯罪嫌疑人”。在米各庄市场外东南角的一片空地上,河间市还特地组织了一次集中销毁假冒伪劣汽车配件的活动。这也是河间市规模最大的一次销毁行动。
当时,《产品质量法》的宣传也力度空前。为了让百姓明白制假贩假是一种犯罪行为,河间市曾组织了10个法律宣传队,深入每一个集市,每一个村庄进行普法教育。
但10年后的今天,在河间,当地人也认为,汽配假冒伪劣依然是扰乱当地汽配市场健康、影响快速发展的一颗毒瘤。不同的是,以前的仿冒品做工粗糙,仔细观察就能认定,但现在造假者的技术也更新换代了,仿冒品从表面上看几乎与正品无异,非内行人根本无法察觉。
假冒伪劣何以打而不绝?
在行别营乡,高高耸立的一块巨幅的广告牌上,汽车配件和保温材料、化工产品一起被并列为当地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而即便从全河间的角度观察,汽配产业也始终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相关从业人员数万之众。
在采访中,记者曾问当地一位工厂主,能不能上些别的项目?“除了汽配我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对方回答。
20多年时间,汽配产业对于河间如同汽车配件对于汽车一样,已经完全融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血液里。事实上,河间市委、市政府曾多次做出决定,一方面大力规范整治市场,另一方面进行汽配产业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其上规模、上档次,并逐步向建筑、家电、交通为主的方向发展。
效果不能说不明显。以米各庄为例,汽车配件、耐火保温材料、化工产品三大支柱产业中,河北富奥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百吉”刹车片,米轴套管获河北省知名品牌,有60多家企业通过了国家质量体系认证,有6家产品被评为“中国市场知名品牌”,河北百吉公司生产的高原刹车片还填补了国家空白。汽配产品年销售额达11亿元。11亿元的销售额中,问题汽配占的比例有多大?没有准确数据。但据业内人士估算,“几亿元的销售额总是有的”。
当地一位官员承认,汽配产业一度绑架了地方经济,“毕竟关系到几万人的饭碗,哪能轻举妄动?”
而对于小企业来说,也并非不想生产质量更好的配件,但“技术达不到”。
价格落差
市场的需要是假冒伪劣汽配治理的最大难题。
在北京汽配市场上,记者发现不少配件商均声称可以提供与4S店同等品质的“原厂配件”,因为供货渠道的优势,其价格比4S店的配件要低得多。
北京汽配市场上众多价格低廉的“副厂件”和“假冒产品”有多少是从河间流出无法准确判断。但一个巨大的疑惑是,为何原厂配件价格那么高?副厂件在质量上确实无法与原厂配件相比,但对于一些技术含量相差不多,价格却相差不小的配件来讲,动辄翻倍的价格是不是有些离谱?
采访中,几款车型资料均被厂商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一位经销商说,“把配件价格透露给媒体,将受到严厉惩处……”
而同时,“如果把刚买的新车拆散了卖配件,很多车都可以卖出两辆车的价钱来。”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
在业内人士的帮助下,记者终于找到了一款厂家配件价格比同价位车要便宜许多的车型资料。上万个零配件中,记者选择发动机、变速器等近千个主要零部件,将其价格仔细加了一遍。结果发现,仅仅是这个不完全统计的价格,就已是整车售价的2倍!
随后记者又核查了另一款被大家公认配件价格低、市场保有量大的车型的零配件价格,结果发现,零部件价格之和还是完全可买两辆新车。
“这是行业潜规则,”业内人士爆料,汽车配件价格居高不下,根本原因就是厂家想通过配件的利润补贴日益降低的整车销售利润。“毕竟消费者对于整车价格更敏感。”在整车利润持续低迷的同时,保持配件的相对高价格是企业获得利润的普遍做法。
另一个原因是,专业人士认为,在中国市场目前新车款型众多,而新车的市场保有量又比较低,导致配件生产难以上规模,因而成本居高不下,这也是配件价格高的重要原因。
市场检验产品的生命力。汽车配件价格偏高,巨大的价格落差之下,河间汽配的“优势”自然明显。
由此出现的一个怪象就是:河间汽配越打越火。一位自称是“靠米各庄赚钱买车”的网友对记者的曝光留言:“感谢记者,非常感谢,又一次免费为米各庄做了一次广告,免得人们忘记了这里卖翻新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