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旧货网小编报道:“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这句话用来形容被骗,特别贴切。
生活中,有些人被骗,就是损失点小钱,顶多骂骗子几句,而另一些人被骗却没那么轻松。
比如目前不少地方因投资公司跑路而损失惨重的“理财者”们。一些投资者少则损失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有的老人把一辈子辛苦攒下的工资都拿出去理财,结果钱都跟着这些公司“跑路”了。
根据相关规定,此类公司不能从事银行类经营业务,他们只准往外投钱,不能往里进钱,而理财恰恰是往里进钱。此类骗局,正是钻了“缺少法律法规和主要监管部门”的空子,让诈骗变得易如反掌。
因为法律法规或监管有漏洞,而让骗子找到可乘之机的情况还有不少,比如一些地方对报废出租车管理不善,导致犯罪分子将其包装成假出租行骗甚至抢劫;比如,因为某些公司的疏于防范,让诈骗短信成规模地“登陆”用户的手机;比如,那些包装得与一些银行官网十分相似的钓鱼网站,用户在不知是“李鬼”的情况下透露了自己的卡号、密码;还比如某些发布在网上的家电维修“官方电话”,只要打去,保准你至少“后悔一阵子”……
想要“天下无骗”,有些苛求,因为一些不能靠个人抵制、识别的“漏洞型”骗局,往往是防不胜防的,必须要依靠相关部门完善立法、加大监管力度,而这也是最刚性最有效的防骗之道。
以身份证相关的犯罪为例,由于公民在身份证丢失、被盗后缺乏挂失注销渠道,不少丢失、被盗的二代身份证被用于冒名开银行卡牟利、诈骗犯罪等。单凭丢失身份证的公民个人力量,显然很难防范。可喜的是,公安部发布消息称,将将于年底前建立丢失、被盗居民身份证信息管理系统,以此来“最大限度防止丢失、被盗身份证被不法分子冒用”。
有理由相信,当法律法规以及监管的漏洞补上之后,骗子的可乘之机会变少。
不久前,一位朋友告诉我说:6年前,她生老大的时候,从把个人信息留在医院的那一刻起,就不断收到各种广告和骗子电话;等到今年她生老二时,再也没有受到任何骚扰。她的感受或许就是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入罪前后变化的最好印证——从立法到执法,各个环节把漏洞补上,骗子下手的机会自然减少,普通人受骚扰受骗的几率也相应减少。
“道”不高一丈,何以能降“魔”?在完善执法立法、加强监管方面,相信保护公民个人信息能办到的事,在投资公司监管、报废出租车管理、钓鱼网站拦截等诸多领域,也都能够且应当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