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至7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九次访问欧洲。李克强此次访欧,除了签署贸易协议外,全程重点推介国际产能合作,得到多方积极响应。产业输出:不再是简单地把产品出口到国外,而是把相关产业整体输出到不同的国家去,帮助这些国家建立更加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能力。”顾大伟表示,“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核心就在于通过这样的合作把产品的贸易、产品的输出推进到一个产业的输出和能力输出上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副司长刘劲松称,“国际产能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中国不仅输出优质装备制造产品,还将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工业装备生产、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经营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国际产能合作,具体怎么操作呢?与以前的国际合作又有什么区别?从5月颁布的文件中,可以找到相关答案。
5月16日,《国务院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在海外建立一批基地、形成一批企业,“力争到2020年,与重点国家产能合作机制基本建立,一批重点产能合作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形成若干境外产能合作示范基地。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骨干企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升,对国内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
《意见》提出总体任务为,“将与我装备和产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强烈、合作条件和基础好的发展中国家作为重点国别,并积极开拓发达国家市场,以点带面,逐步扩展。”
“一国一策,量身订做”将是主要合作模式。刘劲松表示,国际产能合作将紧密结合重大倡议或规划,也会与有关国家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结合,“根据不同国家的国别针对性,选择国家建立合作机制,签署合作文件,形成若干境外产能合作示范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李克强数次访问中,谈及国际产能合作,还会强调“第三方市场合作”。
5月底,李克强出访拉美,在中巴工商峰会的致辞中提出,“中国企业愿与发达国家企业一起,在拉美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此后,总理又在多场内外事活动中反复阐释“第三方市场合作”的重要价值。直到出访欧洲两周前,还专程赴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考察,强调核电不光要在国内发展,还要“走出去”,与欧美发达国家一同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此次巴黎行,李克强与瓦尔斯举行会谈当天,中法共同发表了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联合声明和中法核能合作联合声明。
什么是第三方市场?早在今年1月,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公司EDF就限定协议,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而这里的“第三方市场”指的是英国核电,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法国“后院”非洲。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者宋卿指出,从中法瞄准英国核电这一案例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老牌发达国家都可能成为未来中法开拓第三方市场的目标,只要目的国有需求且接受中法合作投资,“一切皆有可能”
51旧货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