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一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说:“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4月15日晚上,工信部回应,将推动企业加大投资、降低流量资费,并已立即布置相关企业研究落实。
为什么消费者长期的意见不能得到呼应,而国务院总理一句话就能立即照办?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今天所解决的不过就是一个网速慢、费用高而已,对于解决相关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恐怕并不能有所引申,甚至即使在上网问题本身也未必就能获得真解决,因为即使进行了提速、减费,但利益部门和企业未尝不会设法堤内“损失”堤外补,通过其它项目让消费者付出新的代价。
国务院总理发话之所以有效,首先是在于相关部门不能继续按照愚民、狡辩的路子应对。当网民一再提出网速慢、费用高的意见时,相关部门可以从自己的权力地位出发,从而设定为网民都是群盲,组织所谓的“专家”进行愚民发言和狡辩,发出网速快、费用低的“权威”定论,从而否定网民意见的事实基础。这不是什么真的专业问题,因为网民当中实际上有着远比相关部门多的真正的专业人士,所谓的“专业”在相关部门来说本质是权力,没有权力的专业人士不是专家,不是专业人士只要有权力就也是专家。然而,当面对总理,相关部门在权力秩序上就处于低级地位,他们不敢也不能组织所谓的“专家”来给总理上课、洗脑。可以向下愚民,但不可以向上愚总理。
国务院总理发话之所以有效,其次是在于总理拥有制裁能力。总理发话本身,在中国已经属于一种制裁,这种制裁是最为初级的“批评”。如果相关部门不接受“批评”,那么,总理未尝不可以运用自己所拥有的进一步更多的制裁手段,比如最常规可以是“你不想干了,那就让别人来干”。然而,消费者却不拥有实在的制裁能力,虽然理论上消费者可以拥有言论批评、诉讼惩罚、社会抵制等手段,但实际上都很空洞无力。即使总理,当其作为普通消费者时,也不过就如其他消费者一样属于待宰的羔羊。总理之所以能够发出不做待宰羔羊的批评,是因为他除了是消费者,还是总理。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说,除了待宰,别无反抗能力,所谓意见不过是待宰过程中挣扎着的几声哀鸣。在上网速度和资费问题上,中国消费者的幸运,是有了一个能够跟普通人一样上网的总理。
网友支持,为总理点赞:
老百姓的好总理真抓实干,老百姓有盼头。
总理说出了人民的心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