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河北沧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中国电线电缆生产基地”之一。与电线电缆齐名的,还有这里“种类全、价格廉”的汽车配件。
20多年来,河间汽配已形成以米各庄镇为中心,南北纵向80华里,东西横向30华里的“汽车配件产销走廊”,拥有专业市场2个,生产加工企业900余家,专业村60多个,“专业市场+企业群+专业村”的汽配运营模式基本成型。
但这些汽配企业良莠不齐,大部分规模偏小。以号称华北地区“最大汽配市场”的米各庄镇为例,一个直观的对比数字是,把当地三大支柱产业的汽车配件、耐火保温材料、化工产品全算进去,固定资产投资200万-3000万元的规模企业只有20多家。
河间市对此曾总结为:“大群体、小规模、科技含量低、高污染、低效益”。为彻底改变这种现象,河间政府部门一直积极推进其上规模、上档次,甚至不惜进行战略性调整,向建筑、家电、交通为主的方向发展,但河间汽配顽疾似乎并没有得到根治。
河间汽配顽疾究竟何以根治,如何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这是亟需解决的难题。而河间,某种意义上只是中国汽配产业的一个典型。
“河间制造”的不和谐音符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
A是河间市米各庄工业开发区一家货运站的老板。2009年11月下旬,当中国质量万里行记者随同一位客户来到这家货运站时,他正忙里偷闲在网上“斗地主”。
巧合的是,当客户明确提出想进点“翻新”离合器等汽车配件,请他帮忙联系时,“你算找对人了。”A说。在递给记者的名片上,A的身份是“米各庄xx重汽备品中心经理”。名片的背面则有些唬人——专业生产“北方奔驰”、“陕汽德龙”、“奥龙”、“豪沃”、“济南重汽”、“东风康明斯”、“解放”等各车型离合器片、压盘。
实际上,他的另一重身份是“xx离合器厂”的股东,厂长是他的哥哥。A家兄弟四人,“全搞汽车配件”,但分工越来越明确,A前几年全国各地跑市场,现在主要精力用于经营货运站。
30岁的A“入行”已经五六年,是兄弟排行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而从外表看,他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面目清秀,甚至还有些腼腆,但他已经是两个男孩的父亲。“大的7岁,小的才一周岁半”,因为超生,“罚了两三万。”他用略带自豪的口吻说。
在当地,A可以说是小有成就。兄弟四人经营着两家离合器工厂,一家货运站,“每人每年能分红十几万。”
“没有人嫌钱扎手”,得知客户想要1000件货,A却有些为难,“我们这里翻新件、全新件,只要是汽车配件什么都有,但你要的量太大,没有现货——临近年关客户都想囤点货明年用,现在所有的货都供不应求,所有的厂子也都在加班加点。”当然,他同时表示,“可以帮忙调货,十几个厂子还有一些小作坊可以凑一凑,三四百件几天之内问题不大。”
A所言非虚。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似乎对这里的汽配行情没有什么影响。当天晚上8点,记者开车在米各庄附近的几个村子转了一下,发现很多小工厂外面大门紧锁,里面灯火闪耀。据记者调查,那就是在加班加点干活。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曾是河间留给外界的印象,但现在这种情况并不易察觉。一切都变得越来越隐蔽,防范越来越严。即使是白天,米各庄镇、行别营乡等汽配集中加工地的村庄,家家户户基本大门紧闭。
就在不久前,沧州工商部门下来检查,包括A在内得到风声的工厂主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相似的措施——工厂大门外锁,里面照常干活,“敲门是绝对敲不开的”。
更令工厂主们担心的是,“这里离北京太近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记者过来”。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