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丹县南方有色公司,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厂区,处处绿树成荫,整洁干净,办公楼、职工公寓、小桥流水与远处的厂房相辉映,美不胜收。这是南丹县精心打造“绿色矿山”建设生态矿区的一个缩影。 中国环境保护网 -
南丹县矿产资源丰富,锡、锑、锌、铟等20多个矿种储量巨大,开发前景广阔。但在多年以前,受“靠山吃山”观念的影响,该县出现了“千军万马采矿忙”的现象,无序开采不仅造成矿业秩序混乱,还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
“发展工业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把绿色、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置于工业发展之上。”南丹县委书记莫振祖不止一次这样强调。因此,该县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理念,以实现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为目标,走集约、高效、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采取强有力措施,结合建设“生态矿区”,打造“绿色矿山”。
从源头标本兼治,节能减排。该县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应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一律取缔;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达不到环境影响评价要求的,一律停产整治;对无污染治理设施、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或超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整治。经过对辖区内72家涉重金属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该县关闭淘汰了54家涉重金属企业,目前有17家企业恢复生产。
新建水处理系统,实现废水循环利用。该县矿山企业善于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目前,涉矿企业已投入1.5亿多元建立了水处理系统,对井下排水、选矿废水和生活用水进行净化处理,用于选矿用水循环使用,实现了废水再利用。据广西华锡集团高峰公司副总经理罗先伟介绍,该公司目前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的日处理1.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项目,处理后的水质将达到地表3类水排放标准。“以前这里是尾沙坝,溴水难闻。政府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治理后,湖里都是处理过的干净水,现在我们可以在这里钓鱼了。”正在湖边垂钓的居民彭寿福笑着说。
加大投入,改变矿山生态环境。该县不仅对节能减排、污水处理、土地复垦等下大力气,还对技术创新加大了投入,每年投入资金达1亿多元。仅广西华锡集团铜坑矿,企业每年投入技改科研经费达5000多万元,年回收矿沙50万至70万吨,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使该县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得到有效实施,该县还加大人大监督力度,实施人大代表联系监督项目制,从环评到资金的使用等跟踪到底。据了解,该县被列为全国139个重点污染源防控区之后,先后获得重金属污染治理资金2.89亿元,通过人大监督有序推进了29个治污项目的实施。
“从长计议,唯有转向生态发展,才能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县长覃康平说。该县坚持开发与保护并举,努力打造绿色矿山、生态矿山、环保矿山,坚持经济发展与环保并行。近两年来,该县投入资金1亿多元,对矿区生态化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成功打造了“生态林”、“生态路”、“绿荫停车场”、“环矿绿化”等多个生态环境绿化点,引进桂花、银杏等20多个树种,绿化面积近6000亩。同时,在采场工业场周围、尾矿库、选矿厂周围以及废石场、毛石山等地,种植各类树木近10万株,修缮道路10公里,使矿山绿化率超过90%,真正把青山、绿水、蓝天还给矿区职工群众。(苏宏流 邹方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