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称须从放宽空域资源入手解决问题
流量控制、飞行管制、空域管理……这些人们陌生的航空术语,如今成了熟悉的常用词,原因是“人为因素”成了影响飞机正点的“关键词”。
随着反垄断调查的不断扩大,航空资源管理的“人为因素”引发了社会关注。近3年的民航行业统计公报显示,主要航空公司航班不正常起飞因素中,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大约占四成。
航班经常延误
今年6月的一个晚上,石家庄机场和往常一样繁忙。一架737客机停在廊桥边正在上客,引擎发出持续的“嗡嗡”声。客舱口走进一名其貌不扬的男子,他坐定之后,对身旁的一名空乘说:“请转告你们乘务长,如果遇到流控,告诉我一声。”
很快上客完毕,飞机舱门关闭,迟迟不见起飞。这名男子按下了呼唤铃,乘务长见状亲自走了过来。“您好!”“是不是流控了?”“是的”“有没有说多长时间?”“没有”。男子点了点头,打开手机拨了一个电话……几分钟后,飞机冲出跑道,扎进了夜空。
今年5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2012年全国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航班正常率为74.83%,为近5年来最低。民航行业年度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航班正常率为77.2%;2010年,主要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为75.8%。
而总部设在美国的知名空中旅行数据提供商FlightStats的最新报告显示,就航班准时起飞和抵达而言,中国内地机场和航空公司的表现最差。业内人士分析,在发生航班不正常情况时,航空公司自身原因占40%以上。航空公司服务不到位,信息不畅通等问题,加剧了乘客对航班延误的反感。
“天路”越走越窄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选择坐飞机出行的公众越来越多。有关数据显示,今年1~6月,民航全行业完成运输飞行329.3万小时、146.6万架次,同比分别增长10.7%和10.3%。旅客运输量达1.7亿人次,同比增长11%。
“需求增加,而航路就那么多,供需矛盾凸显。”南方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说,我国民用航路仅占20%~27%,其余73%~80%的航路为非民用所占据。
据统计,我国大部分区域飞行流量持续增长,其中武汉、长沙区域同比增幅达19%,增幅超过10%的有西安、成都、郑州等9个区域。民航局方面表示,2012年的航班延误中,流量控制导致的占25%,天气原因导致的约占21.6%。
一家航空公司运控中心工作人员认为,由于我国空域管制的范围太大,航路受影响的因素太多,导致空管给运控的预计起飞时间总在变动。
放宽空域限制
近年来,内地航班延误有愈演愈烈之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流量控制”。业内人士分析,在目前运行的航路图上,民用空域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以前隔600米有一架飞机,现在300米就一架。”
民航管理局人士认为,从根本上解决飞机晚点问题,必须从制约中国民航发展的空域问题着手。“只有空域进一步放宽,更多的飞机才能往来穿梭在空中航路上,保持准点。”
专家指出,美国现有航空器20万~30万架,各类机场1.9万多个,而我国各类航空器只有1万架左右,机场总数不到1000个。可见,放宽空域资源仍有很大潜力。(傅勇涛 刘元旭 何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