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网络文明志愿者的队伍引导网民的消息,昨日成为网上热点。据悉,早在2011年,四川就开始组建并培训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工作。公开资料还显示,除了四川,多个省市区过去两年里在当地文明办的牵头下,组建和发展了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引导网民不信谣不传谣”
据昨日出版的《成都日报》报道,“今年我市将加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建设,依托各级文明单位组建1000人左右的基本队伍,发展100人左右的骨干志愿者队伍和15人以上的网络文明特约评论员队伍。”
在报道中,成都市文明办负责人透露,该市将广泛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加入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通过博客、微博、评论、跟帖、Q Q等多种方式,在重点网站组织开展网络文明传播,重点传播节俭理念、道德箴言、好人好事等,有效引导网民不说脏话,不信谣不传谣”。
这一报道上网后引发热议。南都记者检索发现,成都并非首个试水组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的城市。四川文明网的报道显示,早在2011年6月,有关部门就组织了该省21个市州的1000名志愿者培训。
从报道可以看出,成为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既有当地媒体人,也有文明办、财政局等机关单位工作人员。报道还称,“一年来,这支志愿者新军积极投身网络,通过提供内容稿件、撰写评论文章、参与网上讨论等多种方式……逐渐成长为一支维护网络文明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工作平台包括微博、微信等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亦即四川启动这项工作当年,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部署下,在北京、河北等8个省(区、市)及24个全国文明城市(区)开展试点,此后逐渐扩散到全国。
相关通知文件显示,各地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队伍“重点依托各级文明单位”,也有来自学校、机关和宣传文化单位的工作人员。南都记者发现,遵义市文明办就在通知中提到,“除了在文明单位发展文明传播骨干人员外,同时要在当地学校、机关、宣传文化单位和知名网友中挑选人员作为志愿者骨干”。
就职责而言,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除了要“总结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验”、“传播先进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理念”、负责向各级文明办网站上报工作动态、创建成果外,很重要的一项就是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加强与网民的交流沟通,开展劝阻网络不文明行为活动,揭露网上不文明行为的危害性”。
而完成后一项工作的主要平台,就是微博、论坛、微信等社区。在一些地方的要求中,甚至包括“网络百科、网络问答”,志愿者须“在重要网站论坛、社区、Q Q群等互动空间,有针对性地跟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