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电器回收处理谁负责?
回收拆解企业发展难 制造销售企业参与少
“家电下乡”政策刚刚结束一个月,“节能补贴”政策引发的“骗补”闹剧又上演,患上政策依赖症的家电销售市场在2013年开年就显得冷冷清清。如果没有新的政策出台,面对已经饱和的市场,企业该如何刺激消费?淘汰旧机、购入新机是一个显而易见的市场规律,但摆在面前的考验却是家电回收处理行业不成熟、难以为继。
自2011年12月31日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结束后,我国家电企业并不直接参与回收处理环节,由于利薄,旧家电的回收处理并未形成规模产业,专业拆解公司依旧存在着拆解货源不足、利润少等问题,而大量旧家电得不到回收,新品的市场需求也不大,销售企业也难获发展,这样的恶性循环始终在进行。
为了缓解这一困境,国家多次推出补贴政策扶持旧家电回收处理企业,现在又有21家企业获得补贴资格,但专家认为,在补贴之外,家电制造企业也应积极参与进来,“这有利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旧电器回收
消费者雷先生不知该如何处理家中的旧电视机
回收处理企业难成规模
现状
“以旧换新”政策长达4年时间,直至2011年12月31日才正式结束,而这一政策的出台也正是国家有关部门对家电市场和旧电器回收处理行业的扶持。政策推行期间,消费者对旧家电处理的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都想着电器旧了就卖给二手商贩,他们怎么处理我们就不关心了,也不了解回收处理这个过程。”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雷先生告诉记者,通过了解和参加政策,他了解到了废旧电器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如果随意丢弃,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跟雷先生想法一样的人有很多,但更多的人还未认识到这一层面,消费者对政策感兴趣的是旧电器的补贴款高于二手电器回收价,但无论怎样,在政策实施期间,回收处理企业的旧电器非常多,家电销售企业也有力地开发了新市场。然而,政策结束后的一年里,旧电器回收处理就又变回了原来的冷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