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长期以来为各地政府所重视,有些地方甚至制订了严格的官员招商考核标准,将官员晋升与招商效果相关联,此中不难看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之迫切。
然而,在迫切之外有另外一种声音、存在另外一种事实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业内人士称之为——开门招商,关门打狗。
当有一天官员们发现招商引资的意义更大的在于个人升迁时,招商的味道也就发生了变化,政府的服务职能也便开始蜕化。重“招”轻“养”根本不“扶”的现象便开始显现,甚至行政权力成为伤害外来投资者的手段。
有人这样总结某系地方政府的招商套路:
1、骗。承诺政策优惠,热情骗进。
2、托。招待热情,落实推诿,承诺一拖再拖。
3、冷。事难办脸难看,态度逆转。
4、关。关门谢客,不闻不见。
看似荒唐,其实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地方政府为政绩发展经济,从而导致急功近利的行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招商引资一直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展开,各地为发展本地经济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具备先天优势的东部沿海城市自不必说,因为其开放的民间商业思维、便捷的交通环境、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吸引了无数淘金的商人,也拉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
对于那些本身并不具备引资综合优势的地区而言,招商引资最大的筹码管辖的那片廉价土地和深埋地下的矿产资源。于是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个城市以土地、矿产资源为招商引资诱饵,吸引外来投资者。
当外来投资者怀着一腔热情将大把的钞票投入后,政府似乎便完成了招商引资的任务,而接下来的也就成为“关门打狗”,曾经的感人热情瞬间成为冰凉的面孔,曾经许诺的各种优惠条件,从此不再提及。那些已经投入资金的商人们欲哭无泪,不继续投入是损失,继续投入依然是损失,骑虎难下的尴尬让他们无所适从。
这其中不仅仅是观念的错位,还有一点就是权利衍生出来的腐败。笔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在一些地方,具有绝对优势的资源基本都掌握在地方政府官员的亲朋好友手中,所谓招商引资的筹码不过是个诱饵罢了。
不难看出,招商引资目前衍生出来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隐患,如不正确处理,恐怕将会使政府公信力丧失殆尽。
招商只是开始,养商、扶商、强商才是政府真正的职能所在,恐怕这是连三岁小孩都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今天的某些地方政府眼里,这些都只是会上说说,文件提提罢了。这样如何能让商人放心经营,如何能招来良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