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首家省级华侨博物馆昨日开馆,逾百名远道而来的海外侨胞昨日“回家”。目睹熟悉的旧物,不少华侨感慨万千。博物馆两层展厅共展示了1000多件从海内外征集的展品。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汤炳权出席了开馆典礼。
5年前差点改为摄影馆
据馆长王明惠透露,华侨博物馆从14年前奠基到开馆“实属不易”。
1985年,省政府接纳蚁美厚等30名省人大代表的建议,批准在广州二沙岛兴建广东华侨博物馆。1986年,广东华侨博物馆筹建委员会成立,1995年举行奠基仪式。博物馆于1996年动工,1999年整体建成,后因土地转让金、工程款等资金问题,只通过部分验收。此后,博物馆馆舍一直空置。2004年,有省政协委员提议将该馆舍改为广东摄影艺术博物馆。后来,在省政府财政资助下,华侨博物馆才最终建立。
最长寿“红头巾”献宝
今年上半年,博物馆开始向海内外征集文物,现有文物1000多件。其中包括华侨的家书、侨批、票据、出国证件、卖身契约等,以及华工修铁路用的铁锹……
展厅中一面色彩依存的“红头巾”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红头巾”是博物馆向佛山三水当地98岁的老人黄苏妹征集而来。据悉,“红头巾”是对上世纪前期到新加坡做建筑小工的三水妇女的称呼,黄苏妹就是当年“红头巾”建筑女工中的一员,此外,她也是目前三水有据可查的唯一一位最长寿的“红头巾”。
记者了解到,目前展馆主要面向华侨团体、业界开放,明年将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