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称贫瘠的银河系中心也能形成行星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天文学家研究显示,行星完全可以形成于宇宙大漩涡的条件下。为了证明此观点,他们还指出最近的一次发现,即一团由氢气和氦气组成的云坠入了银河系中心。
据报道,天文学家是去年在智利通过使用超大望远镜,发现了这团由氢和氦组成的云。他们认为,这团云就代表了行星形成盘围绕一颗未知恒星旋转时留下的碎片残留物。乍看去,银河中心像是一个行星形成的荒凉地。超新星爆炸时会爆破出强劲的冲击波,并会用强辐射“冲刷”所在的领域。来自超重黑洞的强劲地心引力甚至能够让宇宙的原有构造变形。这样恶劣的条件很难会成为行星的摇篮。但从这次研究看来,那里却有很多星球彼此拥簇着,当它们在宇宙中“穿梭”时,就像高速公路上高峰时行驶的汽车。
该研究负责人如斯-玛瑞-克雷( Ruth Murray-Clay )表示,从研究中看到一颗不幸的恒星被抛在了黑洞的中心。人们正常会认为,虽然它也许能够在这场遭遇中幸存下来,但是它的原行星盘却没有这么幸运。很多科学家推断,也许当时两颗行星发生了碰撞,随之产生了气体流,类似沙丘形成的原理,该团云也许就是这么形成的。但玛瑞-克雷和合作人艾薇(Avi Loeb )却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解释。新生恒星数百万年都会在周围保有一个气尘星盘。如果类似这样的一颗恒星不幸坠入我们银河系的黑洞中心,那么辐射和引力潮在几年之内就会将该行星的星盘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