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4日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第二大院线集团AMC娱乐控股公司总计26亿美元(165.1亿人民币)的收购,包括购买AMC公司100%股权和承担债务两部分,万达将成为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影院运营商。万达同时承诺,并购后投入运营资金不超过5亿美元,万达总共为此次交易支付31亿美元。
在房地产调控的背景下,万达如此逆势扩张,资金链能否承受?这些问题既代表了外界的疑虑,也是摆在万达面前的考题。
逆势扩张
AMC是全球最大的IMAX和3D屏幕运营商,拥有2171块3D银幕和124个IMAX银幕,现在拥有大约2万名员工,2011年其总观影人数达到2亿人。
但AMC的财务情况不容乐观,资产负债结构同样堪忧。AMC在5月25日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3月29日,在过去一个财年中,公司营业收入总计约26亿美元,净利润亏损约8200万美元。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在约36.38亿美元的总资产中,归属为股东权益的净资产仅1.54亿美元,负债为34.84亿美元,资产负债率为95.7%。其中,企业借款约21亿美元,其他长期负债超过4亿美元。
今年5月,万达宣布同意收购AMC。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交易完成后,万达将接管AMC旗下338家影院的4865块银幕,并把AMC作为旗下全资子公司运营,同时每年向其注资不超过5亿美元。此外,AMC的1.7万名员工将继续留在遍布美国32个州的影院工作。该公司将继续按照原有规划,进行电影节目的制作,位于堪萨斯城的公司总部也将保留。
万达如此逆势扩张,资金链能否承受?万达集团召开2012年上半年工作会议上,王健林透露,上半年万达收入562.1亿元,完成计划的125%,预计集团全年收入将达到1400亿元。
AMC的债务结构中,尚有15亿美元的票据在2014年、2019年和2020年到期,这些票据的利息成本较高。对此,正略钧策顾问赵丽燕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收购AMC对于万达集团来说的确存在资金链风险,但不大。首先,万达集团此次收购极有可能使用的是国家贷款,这意味着万达集团每年只会增加7亿元的经济负担。此外,AMC公司没有公开其财务状况,但其母公司AMC娱乐集团2011财年总资产约为36.1亿美元,而其中净资产仅为1.67亿美元。万达集团26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包括购买AMC100%的股权和承担债务两部分,AMC毕竟每年有25亿美元左右的票房收入。
“但万达要扭亏,要求其收购完成后,必须要着力降低其负债率,减少财务成本。这是万达惟一的选择。”赵丽燕说。
市场质疑
如此巨额资金投入收购的却是在走下滑路的美国院线,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桩并购案备受市场质疑。
美国的院线经营是一个非常成熟、增长空间有限。AMC的经营多年没有增长,营收稳定在25亿美元左右。即使万达偿还了部分债务,降低了财务成本,AMC的经营也大致只能扭亏为盈,维持经营。
对此,万达电影院线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国华表示,万达收购AMC,对于原股东、AMC管理层、债权银行、万达来说,多方利好,是多赢的局面;具有广告宣传效应并扩大的并购整合规模;推动促进万达高质量影片投资制作和优先进入北美电影市场;拥有全球知名品牌积管理团队和市场发行网络;将完善管理系统和培训输出与互动;低成本收购改善财务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水平。
赵丽燕认为,此次收购对AMC品牌借助万达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龙头地位,凭借优势的技术资源,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挖掘利润增长点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单从收购本身角度分析,目前尚不能昭示万达集团今后的盈利前景。相反,其在收购AMC后如何掌舵这支“院线航母”才是决定其未来盈利的关键所在。
她认为,万达迅速做大规模,优先于收益率,获得来自资本市场的支持将使万达院线加速品质提升和规模扩张,必将为万达院线国内IPO加码。
万达集团官网称,万达电影院线是亚洲排名第一的院线,在全国有86家影院,拥有730块银幕,其中IMAX银幕47块,占有全国15%的票房。公司计划到2015年开业200家影院,拥有银幕2000块。
来自广电总局等多方面数据显示,万达院线去年票房收入达到17.85亿元,占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的13.6%;2012年一季度这一占比进一步提升,达到15.2%。据了解,万达院线2011年的净利率是17%,已超过了万达的地产主业。(●南方日报记者 龙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