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在国务院正式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后,8月26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了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对这一规划的进一步解释。《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是国务院确定的“十二五”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对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就《规划》的背景、目标、重点以及如何推动《规划》的实施和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解读。 来源: -
根据测算,“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总投资为23660亿元,其中明确提出,节能、循环经济、重点流域工业污染防治、烟气脱硫脱硝工程所需资金主要由企业通过自有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和社会资金解决,各级政府安排一定资金予以支持和引导。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国家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客观的说,我们对“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工作并不能太过于乐观,虽然各方面对节能减排的重视程度明显增强,机制也逐渐建立,但是仍然面临着能源需求刚性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的局面。面对这些问题,2.36万亿的节能减排资金从哪里来,又该怎么花,考验着我们智慧。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来评论这个话题。
孙立坚: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政府希望把稳增长和结构的调整转型结合在一起,这和当年的四万亿不同,当年是把稳增长作为唯一的目标,而今天在稳增长的同时带动结构转型,带动增长方式的转型。在今天经济放缓的情况下,这确实是刺激经济的一揽子的财政计划,但有质的突变,那就是带动转型。
今后重要的挑战还在于资金能不能落实到有效的项目,同时也会引来社会资金参与,而不是像以前打着节能减排的项目旗帜,但实际上有很多资金还出于浪费,去追寻以钱养钱的方式。这种情况也会造成光伏电池那样,有些项目出现无效的投资或过度投资,而真正需要用到转型工程的钱却远远不到位。
对于发改委提出的节能、循环经济、重点流域工业污染防治等方面所需资金主要由企业、贷款和社会资金解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地方政府,国家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适当支持。
孙立坚表示:2.4万亿,要想把节能减排的工程全部落实到基层,确实资金非常的稀缺,完全不够。今天采取了几种方式,一种方式就是以商业的标准设定,甚至强制性的要求企业要完成节能减排的标准,国家提供一些贷款的方便,来促进企业自己去找资金。对于环境的污染造成老百姓生活质量下降,这类环境的建设,国家要求地方投入资金。对于国家一些重大的建设项目,国家会给予资助。
所以现在一个是通过商业标准的设定来让企业围绕这个商业标准,把它纳入到企业的运作成本当中去。另外一点是公共环境的建设要求地方政府有的放矢的去使用地方政府的资金。另外中央对于一些重大的项目,国家长期战略有益的项目,国家中央财政来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