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禺之西,八桂成林。在广西八桂大地,甘蔗,白糖,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庞大产业链——无一不是广西人的骄傲。
但在今年,糖价一路走低,步步逼近成本价,预计还将丰收的甘蔗更是令糖价“雪上添霜”。当地的制糖企业已将去年装进腰包的利润“吐出”,如今徘徊在亏损边缘,如履薄冰,叫苦不迭。
此时此刻,借诗人郭小川的作品,恰能应景:“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你为什么这样香甜,又为什么那样严峻?”
糖企倒“苦水”:利润同比缩水超八成
今年糖厂日子不好过。现在生产1吨糖只有100-200元的净利润,远远不能和去年1000元/吨的净利润相提并论
在广西柳州白糖批发市场内,一进门便是一溜长桌,十多个工作人员忙碌着通过电话联系仓库和客户,他们个个面露焦灼之色。电话倾谈多是以“黄了”告终,屋外毒辣的日头,加上似乎无休止的蝉鸣越发增添了空气中的烦躁气氛。
“今年糖太难卖了,目前业内基本采取‘先卖后结账’的方式运作,贸易商基本只赚搬运费,利润相当低。”一位现货商擦着脑门的汗水,抱怨道。
当地某糖企负责人喝着降暑的菊花茶,皱起眉头,半开玩笑地说:“糖放太多了,甜得发苦。”据他透露,该企业今年销量一直不佳,再这样下去,亏损是必然的。
万达期货南宁营业部副总经理张亲雄介绍称,现在广西几乎所有糖厂都处于亏损边缘,前期可能有盈利,但现在处于“微利”状况。销区库存基本为零库存,因为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不敢存糖。而库存低,并不意味着消费好转,由于经济不景气,需求萎靡,很多下游中小型消费企业纷纷关闭。不少糖果厂、饮料厂今年减少了近20%-25%的采购量。
此外,受低迷行情的拖累,不少期货公司在广西的驻点也倍感压力,由于客户“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期货公司的收入也大打折扣。
据当地人士介绍,在广西,经过行业兼并重组,中小糖企基本“绝迹”,剩下的都是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糖业集团。而目前糖企的结构大致为:国有企业占1/3,私营企业占1/3,外企占1/3,这属于较为合理的结构。
而这些拥有一定实力的糖企均在今年陷入困境,有的已经面临亏损,大多数企业则是在“微利”状态下吃力经营。
上海证券报记者现场走访的广西丰浩制糖是一家中型糖企,2011/2012年的生产量为15万吨,目前库存还剩下几万吨。
丰浩制糖副总裁周云龙向记者表示,“今年糖厂日子不好过。现在生产1吨糖只有100-200元的净利润,远远不能和去年1000元/吨的净利润相提并论。”他还自嘲道,“当然,比钢厂的情况是要好点。”
游走在亏本线附近,糖企苦不堪言。如今,不但中小型糖企,连大型制糖企业也遭遇盈利缩水的尴尬处境。记者调研的东糖集团是一家以制糖业为主的大型集团。目前在广东、广西、云南、山西等地拥有16家制糖企业,具备年产糖1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该集团在广西有14个糖厂,2011/2012年度加工64万吨糖。
作为一名资深“糖人”,广西东糖投资公司销售总经理曾勇的一句话通常会影响白糖销区的报价。他告诉记者,今年企业的净利润无缘正增长,能不亏损就算好的。去年,白糖销售价格达到7000元/吨,而今年平均在6500元/吨以下,而原材料成本相差不大。现在榨一吨糖基本没有利润,只卖5600-5700元/吨。
“目前手头还剩下不到4万吨糖,如果价格能涨起来,涨一点是一点,企业能少亏一点是一点。”曾勇颇为无奈地表示。
1 2 3 下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