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电商大战给消费者带去的实惠有限,但在业界的影响力却不小。它所触发的蝴蝶效应,促使电商在各自发展、实体经营、宣传方式等问题的一系列变化。
赚了吆喝的各家电商正陷入信任危机。即使打出线上线下同时促销的口号,可能也难以再次拉动消费者的热情。
相对于电商网站在这次价格战中赚了吆喝赔了名声,各大比价网站纷纷借力,反而成为赢家。
本月15日,京东董事局主席刘强东的一条微博引发了电商业内的"价格大战"。这场价格战,不仅苏宁、国美、当当网、易讯网、库巴网等相关电商全面参与,苏宁、国美这些老牌家电巨头还将战火从线上燃烧至线下,在全国门店推出比价线上的促销活动。
价格战还是宣传战?
京东对这场价格战似乎早已蓄谋已久,大战开启的8月15日早上9时,刘强东就来到家电采销部门做战前动员,要大家"把目前京东在全国投入运营的18个仓库里所有的大家电的货都通过价格战的形式卖完"。但遗憾的是京东商城大家电的库存中,其诸多品牌的无货型号占比过半,在列出的商品中,彩电无货型号占比57.66%,冰箱无货型号占比48.95%,洗衣机无货型号占比60.36%,空调无货型号占比66.81%,大家电平均缺货率高达60.88%。除了选择少,在价格方面,京东也没能给消费者一个如同承诺般"比苏宁国美低10%"的感受。
而在一淘网提供的"实时比价奖牌榜"上,国美商城都位列前三。国美网上商城总经理韩德鹏表示,此次电商大战,国美的百度指数从日均4万达到了70万,国美网上商城的销售周环比也取得了史上最大的收获。
据报道,此次由京东董事局主席刘强东挑起的"电商大战"不但没有削弱苏宁、国美的影响力,反而大大壮大了两者士气,更促使他们结成"同盟"。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表示,此次大战再次证明,电子商务的本质是零售。零售包括供应链管理、物流建设、售后服务、信息技术、细节管理等,这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来不得半点投机。国美资深人士则表示,其实此次大战的进行中,国美和苏宁双方虽未谋面,却一直站在两军对垒处,采取着无言的默契指引下的市场动作。然而针对"联手"说,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则表示:"苏宁始终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来采取市场动作,包括这次的价格战,也是在苏宁既定计划中的。"
"由京东一手策划的'价格战',其实是事先经过周密安排的公关战。"新七天电器网CEO左英杰直言:"这次价格战更多的是炒作和精细策划的微博营销。"
京东熄火?
在一淘网公布的这份电商价格战真相报告中,"涉及商品数量少,实际降价幅度低"这一此前已被众多网友吐槽的焦点,毫无例外地排在了"价格战真相"之首。
报告显示,8月15日当天真正降价的商品仅有5%左右,而商品降价的金额平均不超过10%。在参与降价的商品占比方面,苏宁达到7.5%、国美达到13.2%,其他网站的降价商品都低于5%。其中,京东的降价商品占比4.6%。
此外,报告称,14日夜间,部分商家悄悄提升了商品的价格,其中京东商城1.22%的数码家电类商品涨价,平均涨幅超过585元,在平均涨价金额上排名榜首。排在其后的分别是库巴、国美、当当、苏宁和易讯。而库巴的涨价商品占比排名最高,达1.87%。
报告还分析了15日后的价格走势。16日,在前一日降幅较高的商家纷纷涨价,当日表现不显著的商家则继续降价,且降幅超过8月15日。而截至17日,仅国美一家与14日相比仍处于降价水平。
针对此前质疑的数据客观性问题,一淘网发表声明表示,网站共收录5000家购物网站、超过10亿的购物数据,其中价格、缺货等信息每小时更新一次,活动商品每15分钟更新一次,比对历史价格曲线,为用户提供真实、全面的购物决策依据等所有数据的历史信息加以保存。
尽管根据数据统计,这场电商大战给消费者带去的实惠有限,但在业界的影响力却不小。它所触发的蝴蝶效应,促使电商在各自发展、实体经营、宣传方式等问题的一系列变化。
而正当众多参与电商意犹未尽时,发起方--京东却打算撤伙了。17日,刘强东发微博称:"刚刚我们的股东高瓴资本的老板特意从美国打电话过来,抗议我在股东名单遗漏了他们,强调他们全力支持公司!并建议把价格战引到全品类……下周一推出……"不过事实是,京东并未推出全品类的价格战,上述微博也被删除。
据网易有道的统计,京东和苏宁易购重合的大家电产品,京东的均价8月15日还是3450元,在8月19日就稳步提升到了3614元。实际上,根据一淘网的监测,京东的价格自始至终根本未降过。
另外,在这之前京东曾放言称要向苏宁国美门店派驻数千名价格情报员,并高调公开招募。不过苏宁方面却称一个都没看到。
谁是赢家?
8月原本是传统家电市场的淡季,但一场价格大战却让家电市场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8月17日国美宣布全国1700家门店全面实行"线上线下同价"策略,涵盖了大家电、3C及生活电器等所有品类。上周末广州苏宁宣布启动全年最大规模的促销,线下门店全面加入价格战。据了解,三天的促销大战提升了整体市场份额的绝对占比,撬动了整个8月家电市场,提前启动了"金九银十"旺销市场。
在这场狂欢中,参与者们个个都挣得荷包满满。尝到甜头的各家企业,并不想为京东的撤火而草草收场。线上和线下的促销才刚刚开启。
苏宁电器总裁金明声称,全国优惠活动将延至8月26日,不分周中和周末,力度延续,全力抢占市场份额。"任何消费者发现苏宁的价格高于主流电商,我们会给予已经购买的反馈者现金差价赔付。"据李斌介绍,更大规模的电脑、手机促销战役即将打响。
国美表示要将"线上比价,线下下单"进行到底。8月25日,国美一年一度的百店大庆正式开锣,全球百大品牌10亿货源倾斜国美。据了解,百店大庆活动期间,彩电、冰洗、空调品类平均降幅达30%,厨卫、小家电降幅最高达30%;全场电器单品满3000元再送200元现金券,现金券可用于购买全场任意电器。
根据一淘的统计,苏宁和国美在这场价格战中受益最多。数据显示,"8·15"价格战之后,国美、苏宁在网民当中的知名度和流量增长幅度超过了京东,成为主要受益者。而且"苏宁、国美都对京东发起强烈反击,在3C数码的热门类目达到5%左右的降幅,冲击了京东等传统B2C电商的优势品类"。
据搜狗购物搜索统计,截至20日,一小时内全网最低的商品占比中,京东13%,国美最高达26%;低价大比拼中,苏宁易购与京东两家,48%商品价格相同,18%商品京东更便宜,33%商品苏宁更便宜。而网易有道的比价数据显示,京东、苏宁、当当和国美商城的大家电产品在8月15日之后价格小幅回升,易讯价格持续下降。流量而言,8月15日后,京东流量基本下降到价格战前情况,苏宁易购则登上一个台阶,没有回落到8月15日之前的水平。
另外,相对于电商网站在这次价格战中赚了吆喝赔了名声,各大比价网站纷纷借力,反而成为赢家。
由于这次价格战一开始,参战各方都声称自己价格肯定最低,而消费者对比较价格的需求,无形之中竟"捧红"了众多比价网站。
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比价网站",就能轻易找到近百种相关链接。其中,包含一淘网、有道购物助手、盒子比价网、阿福中国等等。同时,一些应用软件企业也纷纷宣布"上线"比价平台。据了解,360宣称其极速浏览器搭载两款比价器,可实时比价;金山软件也不甘落后,不时向用户弹出比价页面。一淘网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目前"如意淘"下载量是平常3倍,而且在三大电商公开"叫嚣"第一天内,"如意淘"打开用户超过千万。
为此,一淘网在8月15日当天就推出比价平台,对各大平台上的价格比较情况进行同步播报。同时,在微博上大肆宣传旗下的比价工具一淘网和如意淘,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
一淘网近日公告称,在此次电商价格战期间,一淘比价页面的搜索量较平时涨幅超过10倍,如意淘的流量也增加了5倍以上,用户数量首次突破1000万。"目前,国内的比价网站刚刚起步,虽然数量不少,但是真正有影响力的几乎没有。这次价格战,让不少网友知道了有比价网站的存在,更让一部分人开始养成了购物比价的习惯,这无疑将加速比价网站的发展。"有业内人士表示。
输掉的是信誉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以来的价格大战中,消费者利益受损事件有增多迹象。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电子商务投诉呈上升趋势,其中1月份投诉为8240起,2月份投诉为11380起,3月份投诉为13920起。根据第一季度全国电子商务用户的反馈信息,当当网、淘宝网、京东商城等成为"十大网络购物热点被投诉企业",投诉热点内容包括售假、售后服务、账户信息被盗等。
在"8·15"电商价格战打响后,同样因为价格降幅与承诺不符、先提价后降价等问题遭舆论诟病。赚了吆喝的各家电商正陷入信任危机。即使打出线上线下同时促销的口号,可能也难以再次拉动消费者的热情。挣钱赔信誉的买卖不能长久,毕竟消费者也不是好忽悠的,各家电商还是该好好算笔账,这种促销战到底值不值。(记者 赵霞)
相关文章
价格战应该让位价值战
号称“史上最惨烈”的电商“价格战”以一种滑稽的结局收场:“价格战”发起方删除降价微博,产品价格悄然回调。人们从当初的欣喜到茫然再到失望,无疑成为“最受伤的人”。而商家在这场试图“空手套白狼”的营销战中,却在宝贵的诚信上失分。
如今看来,不少数据都印证着这场“价格战”实为“营销战”。比价网一淘网的监测数据显示,“价格战”打响第一天,真正降价的商品仅有5%左右,而在此前一天晚上,部分商家还悄然提升了商品价格;“价格战”开始后,不少热销商品频频缺货,缺货率最高的商家甚至达到30%。
市场欢迎竞争,因为竞争从根本上讲有利于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但凡事皆有度,如果频频发起的“价格战”屡屡被证明只是一种促销手段,这样的促销就有作秀和欺诈之嫌,必为消费者所不齿。
“价格战”现象还折射出电商对发展模式的误判。从京东来看,或许其认为自己有几十亿元的资本做靠山,只要把销量做大,把规模做大,最终成功上市,其商业模式就是成功。殊不知对任何一个商家而言,最输不起的就是信用。以“价格战”来换取消费者关注,却并不给消费者真正的预期实惠,受骗的消费者难免选择“用脚投票”。
令人不解的是,无论电商还是实体商家,缺乏诚信的例子近年大有增多之势。不少商家逢年过节纷纷打出“满送”“直减”等促销活动,但事后不少被证实是欺骗消费者的幌子。2011年4月,有部分商贸流通企业因返券促销价或优惠折扣价高于原价以及不如实标示附加条件等欺诈行为被处罚,至今却未能引起更多商家的警醒。
“人无信不立”,对企业而言,加强诚信建设,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和“服务战”,以诚实经营致力于持续发展,换取消费者信任,这才是赢得市场份额、获得长远发展的真正法宝。(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