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和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心理障碍的阴影,但真正的幸福却来自于天性的伸展。只有深刻的领悟和对内心的忠诚,我们才能在知行合一中收获幸福。
难道说“领悟”就没有一点好处了吗?当然不是!如果你不想被自己的情绪冲突所掳获,领悟过程将成为你挣脱束缚的有力武器。它会帮助你减轻痛苦,但这并不等于快乐。
其实早在多年以前,研究者就已经发现,抑郁症人群对生活中的消极事件有选择性回忆偏差。他们不是在捏造伤感的故事,而是忘记了过去的幸福。在这层意义上,他们消极的回忆和观念虽以偏概全,却往往是不失准确的。这样的事实难免让人怀疑:相比刨根问底自我明鉴,稍稍假装糊涂是不是能让人更幸福一点儿?
不仅如此,弗里德曼教授还表示,领悟有时还会加重人们的伤痛。
对于咨询者来说,无论治疗师采用领悟疗法,还是认知-行为疗法,都会让你感到状态有所好转。鉴于各种有效疗法的共同成分不是领悟,而是咨询者与咨询师之间非特异的人际联系,我们似乎可以理所当然地说,通过“领悟”来治疗既无必要又不高效。
通过对不同疗法的比较研究,人们发现了一个叫板“领悟”的有趣线索:当人们将两种不同的心理疗法直接对比时,往往发现二者之间大同小异。研究者将之称作“渡渡鸟效应”。在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渡渡鸟主持了一场荒谬的赛跑,宣布每位参赛者都获胜。
这是因为他的自我认识有失准确,还是领悟本身就意义不大呢?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解释治疗手段如何缓解心理压力至关重要,各流派的治疗师们一直就此争论不休。
弗里德曼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他的一位成年男性咨询者完全无法适应与女友的分离。无论是两人分开过周末还是因出差而小别,都会使他陷入重度烦躁和焦虑。在治疗中,他甚至能将这种感觉回溯到4岁时与母亲长达数月的分别。然而,领悟过程为这位年轻人呈现了一段鲜明的人生往事,撩开了他情绪的面纱,却没有带来任何改观。
几乎所有的心理治疗家都相信,认识自我是生活幸福的先决条件,而精神分析的“领悟”过程则能通过寻找和分析心理障碍的历史渊源,使人们走出情绪的困扰。然而,纽约威尔康乃尔医学院的精神分析学教授理查德·弗里德曼却对此提出了质疑:“领悟”真的有人们鼓吹得这样神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