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立,2010年毕业于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在校期间有过两次创业经历,第一次是萨尼天气生活馆,第二次是杭州创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在校期间同时担任学生创业实践园执行主席。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首批会员。现在就业中筹备第三次创业。
2008年10月,还是大学生身份的黄启立创立的“萨尼天气生活馆”曾被作为典型,被包括中央电台等国内知名媒体报道,声名鹊起。然而,不久后,黄启立撞“新秀墙”,失败了。
炽热的创业梦,让黄启立无法放弃那种很给力的“折腾”,2009年11月他东山再起,创立杭州创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很低调的进行,坚持了半年,渐渐“方向全乱了,一分钱也没有赚到”,挣扎之后悄然放弃,走上了就业了道路。
目前改弦易张,踏入“石上流鞋业”,准备真正意义的第三次创业。这是一家专业提供各类中高档拖鞋、服装等批发、加工、定制的综合性项目服务机构。石上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联合附近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的生产作坊、厂家,搭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批发、定制、贴牌等综合的服务,缩短厂家和经销商的产业链,加速终端产品的转化,实现互利共赢。两次走麦城后的黄启立,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新花样、新认识?
生意人特有的“帐目智商”,精打细算每一次失败
黄启立在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时,就是一位风云人物。
他有生意人特有的“帐目智商”:当时大学食堂里打菜时可以打半份,青菜一元六角一份(半份只需一元),土豆二元五角一份(半份只需一元五角),米饭是二角一两,一顿饭他只需吃二两(名为二两,实际的量要比二两多很多),加起来总共只需要二元九角。如果是荤菜,则需要三元一份,半份则是二元,加上半份的素菜,总共也只要三元四角一顿饭。黄启立笑称:“二元九角和三元四角的饭菜组合是我最喜欢,也是吃的最多的套餐组合。”
黄启立坦言:“与其毫无目的的挥霍,不如有计划的积累,以备日后不时之需。”在学校期间,有很多兼职,还是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勤工助学中心的一员,平时在为学院同学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很多勤工助学的机会,为白手起家提供力所能及的资金的积累,目光远大,却务实,如同胆大心细。
“萨尼天气生活馆”,初衷是建立专业从事气象消费品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头看天,脚必须落地,所以一开始以出售跟天气变化有关的商品,如雨伞,雨靴,太阳镜等,运营模式是实体店铺、邮购、网购三者结合。
其实,黄启立创业前拜读过不少创业失败案例,市场调研也做得很仔细,他的目标很明确,希望他的商品能减少因为天气变化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然而,经营不到一年后,黄启立决定暂停经营。
第一创业秀的失败,给了黄启立一次深刻的教训,让他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有团队、有人支持、模式创新、开头销售也不错,对于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这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始。但真正操作的时候,黄启立才发现,市场的脾气还是没摸透。
公司从一开始就偏离了原来的定位,最后变成了一个小百货的销售店,又没有进货渠道优势,之前希望能够为个人定制“气候用品”,根本就没办法操作。
黄启立最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这次他清楚地认识到其实是在开始就把目标顾客定得太狭隘了,以至于后来出现定位模糊等一系列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由于自己经验、资金等不足,要达到连锁经营可谓步履维艰,“其实是急于求成,没有耐心。”黄启立坦言。
黄启立除了汲取创业失败的教训以外,也不断学习着成功人士的宝贵经验,同时也结交了不少创业成功人士。“创业不能盲目,以前就是因为太浮躁了,做任何事情也总是缺乏全面周到的考虑,同时,自己的知识结构也跟不上企业的发展要求”,黄启立坦言,“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创新。”
采访中,与黄启立再次仔细回顾、推敲两次创业失败的心得——
第一次创业教训:
资金不足,准备不充。一开始我们就选择了开店铺创业,在杭州的黄金地段要开一个50平方米的店费用不小。当时我们总共凑起来也就10万元左右的样子,资金有些吃紧。
其次:产品定位一开始就有问题。“我们一开始定位高端,但是光靠高端的消费群体不足以维持我们的生计,所以后来高端的产品开始低端卖,低端一卖就失去了高端的品味,方向也就模糊了”。
第三,销售渠道没有建立好。销售是守株待兔型,没有主动销售的行动。浙江大学的柳宏志博士告诉他,他们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建立起属于企业自己的“特通”。
总之,有好的想法,却没有执行力。“比如说当时我们有一个建立杭城公交站售卖零售点的想法,以小推车的形式灵活运作。没有试过,就放弃了。还有,走礼品路线,如定制情侣伞,但是也没有实施,就放弃了。“
第二次创业教训:
团队的问题。彼此配合不默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见,没有谁是绝对的统帅,所以意见往往不一致,工作也没有效率。
“通过这次让我了解了,一个团队,一定要有一个人具备绝对的领导力。包括股权结构,当时我们都是平均的。所以每个人都是老板,每个人都是大股东,所以每个人都认为应该往自己认为对的地方去做。”
这个问题,黄启立事后特别请教他们的老师,是教公司法的,也是一公司的老总,他说一个企业里,要有一个领头羊,其股份必须占到50%以上,要不然这个公司肯定做不下去的。
所以,团队的组成,要有错落感,有主次,有核心,才有张力,和凝聚力。
目前处于创业和就业的交界口,左右逢源,还是左右为难?
2008年10月,“萨尼天气生活馆”开张。
2009年8月,入职杭州华途软件有限公司,负责市场推广;2009年11月,和朋友创立杭州创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两个身份重叠。
2010年3月,入职宁波三江购物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商品主管。2010年6月毕业后不久,开始筹备第三次创业项目,加入“石上流鞋业”,石上流是一个试点和切入口,其他正在慢慢完善中……上班与创业两个身份继续重叠。
以上履历表可见黄启立一直“脚踏两只船”,这个对创业成败有影响吗?他爽快答:有。看来,就业可以积累经验,但是也会分心,显然是双刃剑。
不过,他马上调侃:或许有一天,脚踏两只船也踏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这不也是一个新闻点吗?呵呵!他问我:“真正破釜沉舟而又成功的人又有几个呢?”
目前,黄启立除了正常在上班,业余时间是做“石上流鞋业工作室”,不仅仅做网店,“我在各大小百货,小杂货店都做了铺货,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据了解,拖鞋在黄启立的家乡慈溪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行业,几乎在他家周围全是从事拖鞋批发行业的,黄启立的这次“业余创业”和以往两次正式创业不同的是,利用了自身的优势,更加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以前创业父母总是反对,并总是给我传输一些动摇我信心的信息,如今,父母的支持让我没有后顾之忧,让我更加有信心能够把公司做大、做强。”
同时思考以后的真正的第三次创业,“思路已经有了,主要是人手现在还不齐备”。“一边就业,一边准备创业,唯一休息的时间就是吃饭了”。
处于“就业”、“业余创业”和创业的交界口游离。但是,“目前我业余创业的收入已经高于就业的收入了”。
黄启立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在组建团队时做到结构合理,分工科学,当下黄启立联系了一群具有创业梦想和激情的大学毕业生,有学财务、设计、营销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同时,由于团队中吸纳了一群非常优秀的“设计师”,他们设计出来的拖鞋款式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颇受当地生产厂家的欢迎。如今,石上流鞋业已经渐渐步入了正规,并且以良好的发展趋势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
附:共青团杭州市委、杭州大学生创业俱乐部与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的共同合作的“杭城创业企业系列主题调研活动,有一组调研数据引人注目:三成大学生创业一年后撞上“新秀墙”。杭州市创投中心主任孙铸环说,大学生创业若想取得佳绩,必须在创业前就找准定位,了解自己的兴趣志向是否真正在于创业,还是一时心头热。只有确定了前进的方向,才能成为奋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