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员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人口为1.3亿,占总人口的10%,目前老年人消费能力每年达3300亿元,到2020年预计中国老年人用品市场份额将上升至2万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潜在的消费能力和巨大的商机令创业者“垂涎三尺”,近日,《城乡致富》就接到不少询问“老年人专卖店”的电话。银发市场究竟商机如何,《城乡致富》记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
投资11万元刚站住脚
“谁能告诉我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东西?”在河南省工人文化宫附近开中老年用品专卖店的时红杰一直为这个问题烦恼不已。
时红杰投资五万多元,在河南省工人文化宫附近开了一家七十多平方米的中老年用品专卖店。对于老年用品生意来说,时红杰选的位置可谓得天独厚。河南省工人文化宫正是老年人聚集的地方,不少老年人经常在这里搞一些文艺活动,光唱戏的一天就有好几拨,夏天能唱到晚上10点多。他的店门挨着五一公园的大门,附近还有一个郑州市中医院,中老年人流量很大。
尽管如此,时红杰开业以来每个月的营业额只有三四千元,而他每个月的房租正好是4000元。去年8月,看到“老年用品”销售不理想,时红杰又投资两万元上了保健品项目,但是经营状况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善。
银发市场是个伪市场?
时红杰的创业会不会只是个案?为此记者又走访了另外两家中老年用品专卖店。
“我看新闻上说,每11个人中就有1个老年人,有这么大的消费群体,为什么店里的生意却一直好不起来?”中老年用品店老板任行洲也在纳闷。
任行洲一直从事医药行业,由于入行较早占了先机,赚了不少钱。选择老年产业,任行洲说,自己根本连市场都没有考察过。“我只是用脑子想了想,就决定了,老龄化的中国,老年人市场潜力很大,生意肯定能做。”任行洲说。
可是入行后,很快他就发现老年人的生意远没有想象中那样好做。跟时红杰一样,任行洲在东里路上开的中老年人专卖店一直是惨淡经营。
老年生活用品都是耐用品,像拐杖、轮椅,买一次能用一辈子。为此,任行洲在自己的店里上了一批中老年服装——衣服总不能穿一辈子吧。但是问题又来了,价格稍微贵一点的服装,根本卖不动。
另一位做中老年生意的老板刘宪军把店面开在了康复前街,这里有好几家医院,也是老年人聚集的地方。但是刘宪军说,从开业到现在,他一直是给房东“打工”——挣的钱刚够交房租。
“虽然白忙活了一年,但毕竟坚持下来了!”时红杰早已没有了先前的憧憬。而另外两个同行早已放弃了,纬二路上的一家中老年用品专卖店在去年7月关门了,而经五路的一家店在几个月前关门了。
几位老板介绍,在河南的老年用品某品牌连锁店曾经开起了四五十家,但现在只剩下二十多家。‘谁都说老年人市场潜力大,我看这是个‘伪市场’!”在老年产业使尽浑身解数的时红杰说,自己到现在都搞不明白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
《城乡致富》建议: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购买老年用品的顾客中,有80%是中青年人,他们大多是为自己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购买的。因此,经营者应该更明确自己的顾客定位,老年人其实并不是消费主体。而且一家老年用品专卖店的产品应涵盖中老年人吃、穿、用、保健、健身、娱乐、休闲等各领域,其中有保健理疗系列、服装服饰系列、睡眠用品系列、康复护理系列、便利生活系列、休闲锻炼系列、文化用品系列、工艺饰品系列、吉祥物系列。如中老年首饰方面,就有各种开光的、适合老人配戴的佛性饰品,如项链、手链、把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