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社会中经济、政治交往的日益频繁,印章尤其是公章作为维护和体现社会诚信的一种手段和凭证,在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社会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确保印章的安全性、有效性,是保证法人正常开展活动,顺利实现其社会目的和价值的必要条件。而法律赋予印章的兼备权力和责任的特殊身份,也决定了印章管理的重要性。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印章管理始终停留在制度管理的水平上,印章管理的现状令人担忧,因印章管理不善出现的各类案件触目惊心:
印章管理四大漏洞
漏洞一:企业内部人员私盖公章谋求私利,尤其集中在管章人员和企业分支机构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越权盖章。
案例:南京一银行副行长私盖公章导致银行损失300万。
盖下一个公章,竟价值300万元。某银行副行长在私自盖下这枚公章时,没想到他的做法导致了银行损失300万元。刘某,是某银行南京分行下关支行的一位副行长。1998年4月,南京某公司向刘某所在的下关支行申请一笔300万元的担保贷款。作为担保人的江苏某公司,为避免担保风险,就以刘某所在银行的名义打印了一份关于免除承担担保责任的函件,交给刘某。刘则私自在这份函件上加盖了该行的公章,并把函件交给这家江苏某公司保存。并且,刘某故意隐瞒了免除担保人担保责任的情节,按正常程序在这笔300万元的贷款审批表上签字同意,并报上级南京分行审批。贷款被批准后,该银行南京分行作为贷款人,南京某公司作为借款人,江苏某公司作为担保人签订了借款合同。直到2000年11月,这笔300万元贷款一直未归还,该银行南京分行将南京某公司和江苏某公司告上了法庭。在民事诉讼过程中,该银行南京分行才知道有这么一份免除这家江苏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的函件,并盖有自己银行的公章。后法院将该线索移交公安机关查处。2001年9月,下关警方对刘某进行立案侦查。经过警方努力,只挽回60万元的损失,其余的本金和利息均无法追回。
漏洞二:非企业工作人员通过其他手段(包括犯罪手段)盗盖公章。
案例:无锡荣印凡盗盖印章引发的“800万元真假借款案”。
2004年6月29日,江苏省无锡籍女子荣印凡以5份借据、4份担保书为凭,向广东省茂名市当地法院起诉,要求法院判令苏日旺及其所属矿业公司偿还其886万元的债务。苏坚称,借据及担保书均系荣伪造,并多次报警。一审判决荣胜诉,886万元债务全部成立。茂南区法院并查封苏日旺的矿山至今。苏日旺随后上诉到茂名中院,并向新闻媒体求助。7月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第一时间派出记者赴茂名跟进采访。该案一时成为社会各界热议和关注的重大案件。这次轰动全国并被法学专家成为“中国民间借贷第一奇案”,。就是典型的因企业公章被盗盖所产生的纠纷。虽然最终企业权利得到了维护,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苏日旺母亲气绝死亡,企业被查封停止生产。
漏洞三:他人伪造公章
案例:“假韩国商人”伪造担保协议公章以高息作饵诈骗400万。
今年2月,吴某意外结识了两名“韩国商人”金路、金牛。
4月中旬,金路、金牛突然找到吴某,表示因自己公司账上只有600万,启动资金不足,便想向吴某借款200万,期限10天,利息10万元。吴某有些担心,但两名韩国人表示北京一家公司在南京某银行有一亿存款,可以为他们作担保,并当场拿出了盖有开户银行公章的担保协议。吴某向其在银行的熟人了解情况时发现问题遂报警,根据警方调查,发现两人伪造了银行印鉴,并以江苏某贷款担保有限公司作为他们的第一个目标,以融资为幌子,约定借款人民币400万元,承诺一个月还清,利息30万元。看到借款协议上鲜红的银行公章,该公司毫不犹豫地将400万元“借”给了他们。钱款借到了,但30万元的利息怎么办呢?于是,三人再找下家,用套来的钱去还利息,拆东墙补西墙。在高息和担保的诱惑下,深圳某公司和吴某的公司很快也上钩,因吴某恰巧在该银行有熟人,骗局才没有得逞。
漏洞四:网上交易以及电子商务亦存在众多安全隐患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电子签名法》的颁布,企业进行网上商业活动越来越频繁。然而,网上电子交易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许多保密信息,如买家、卖家的个人信息、交易信息、产品信息等。由于网上电子交易是建立在Internet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广泛性和匿名性,使得电子交易在给我们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安全上的巨大隐患:
隐患1——身份认证:由于非法用户可以伪造、假冒交易平台、买家和卖家的身份,因此登录到交易平台的交易双方无法知道他们所登录的网站是否是可信的交易网站,交易网站也无法验证登录到网站上的买家和卖家是否是经过认证的合法用户,非法用户可以借机进行破坏。而整个网上电子交易是在交易双方互不见面的情况下,通过Internet和网络技术完成的,需要确认彼此的真实身份,保证交易全过程的安全进行。
隐患2——信息的真实性:交易各方在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交易谈判信息和电子化交易合同等是否是真实的信息,由于Internet的匿名性,使得一些投机分子可以提交一些虚假的信息,达到欺骗的目的。
隐患3——信息的机密性:卖家向交易平台上传的产品信息、买家进行付费是财务信息,以及在交易平台上流动的一些机密资料有可能在传递过程中被非法用户截取。
隐患4——信息的完整性:敏感信息、机密信息和数据在买卖双方和交易平台之间传递时有可能被非法用户恶意篡改,造成用户的重大损失。
隐患5——信息的无法确认性:对于信息发布、交易谈判、交易合同签署、交易平台的信息提供等关键交易步骤,一旦有一方予以否认,另一方没有已签名的记录作为仲裁的依据。
综上所述,由于Internet的广泛性、公开性和匿名性,以及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和抗抵赖等行为,使得网上交易平台的运营商在建设和运营网上交易平台并提供交易服务时,很难达到建立诚信的交易环境的目标。出现纠纷如何取证?
四大漏洞实际上是所有企业共同存在的问题。能不能管理好印章,已经关系到企业能否正常运营和企业资产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