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能源资源约束渐趋增强,节能减排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长期在节能减排一线工作的青岛西屋优化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群认为,一些企业决策者眼界有限,思维也有定势,给我国节能工作的进一步推广带来影响。他同时认为,我国传统工业的节能潜力空间巨大,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大力挖掘。在有限的资源面前,只有努力节约能源,才能给替代能源的发展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来源: -
思维定势是“最大障碍”
“我们在去B电厂和C电厂时,通过前期大量的说服工作,获得了7天上炉工业实验的机会。试验期间,锅炉数据和节能率都是电厂自己完成的。期间的节能率高于8%。这个节能率对电厂看来实在太高了,他们没有从该产品是原子反应级节能产品的角度去考虑,而是习惯性地从主观意识上认为是不可能的。试验完后,项目就停下了。但项目确实能节能8%的事实同样留在他们心中。”宋群告诉记者,其实他们也很矛盾,几乎两个电厂都是在第一次实验3个月后,又要求我们做第二次为期15天的工业试验,试验后节能率依然如故。“主观意识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依然困扰着他们,迟迟不能决定是否使用我们的产品,从而造成节能收益的大量流失。”
既然思维定势有如此大的影响,那么就应该正视和解决这个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正是节能服务公司的“短板”。
“政府应当在这个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希望,对节能创新产品,政府应在初期实施上给予具体扶持政策,帮助项目顺利进入一个个用能企业,并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企业改造的规律。只有如此,节能创新产品才有可能发挥出巨大的节能效益。”宋群认真地告诉记者。
宋群坦言,以往我们也树立了不少示范工程,但他注意到,一些项目在成为示范工程之前,观念跟不上,思维有定势,都成为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会为此付出大量代价。
宋群说,当今全社会面临巨大节能压力,只要在通过安全论证、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不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前提下,政府可以指定用能企业采用某种节能创新产品。另外媒体也要协同跟进,不断跟踪报道,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电厂对我们有误解”
如何解决节能创新产品与人们主观意识跟不上之间的矛盾,并推动节能产业快速发展?
宋群认为,只有依靠科技创造推出创新节能产品,才能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这些节能创新产品,也有可能形成新能源替代的初级产品。这些产品形成的强有力节能效果,会超出我们以往的想象。
“主观上的不相信表现在行动上,就会形成新能源替代产品初级阶段发展的阻力。只有清晰认识到这种矛盾,并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方案,才能有效解决相关矛盾和问题,并推动新能源替代产品发展。”宋群说。
“节能的主要潜力还是在国内传统工业领域。国内绝大部分燃煤锅炉都是煤粉炉,煤粉炉消费煤量占总体煤消费量的绝大部分。对电厂来说,不用前期投入,就可以实现6%的节煤率。比如,采用我们公司的全自动添加系统,就可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这是对煤的本质的改变,而非以前的添加剂或助燃剂。”宋群说,我们的产品核心竞争力在于,打破了传统认为煤炭燃烧释放的热量为不变量的观念,从燃料源头挖掘可利用能源,减少燃料燃烧转换成热能过程中内耗,在能量守恒的前提下,提升燃料显位发热量的阶梯利用,实现煤的高附加值利用,实现在完全充分燃烧条件下的节能,节煤率不低于6%,可降低飞灰含碳量25~30%。
“由于历史上的客观原因,造成了电厂对添加剂的极大负面印象,使得我们在市场的推广过程中遇到较大阻力。电厂一听说是添加剂,连介绍的机会都不给。”宋群举例说,“当我们到某电厂时,刚开始介绍产品,该电厂负责人便认为是传统添加剂,给予否认并准备下"逐客令"。但经过近2个小时的讲解,该负责人初步决定使用该产品,并于第二天就把使用该产品的立项报告打给了北京总部。而没过几天,北京总部却给出了否定的回复。若不是主观认识上出现问题,这家电厂每年就会节省至少24万吨以上的煤炭,创造2亿元的节能效益。但目前,我们只能干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部分企业对节能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还没有为节能开辟绿色通道。”宋群希望能有更多电厂能够真正关注节能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