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在出席全运会开幕式后,胡锦涛总书记马上到黄河三角洲的东营进行视察,要为中国和东北亚描绘一幅创繁荣、共生存、迎和谐的新蓝图。
前天,接受烟台张江汀市长盛情邀请,我率日中韩经贸促进
协会代表团,出席世界
绿色博览会,并探讨以日本近江式农业高科技将扇贝成粉状改造环境和土壤。
昨天,中午来到黄河三角洲的东营,与外经贸局宋局长和孙、许副局长就胡锦涛主席视察后该如何与日韩对接打造高效生态东营,将东营的最好投资环境介绍给日本,迎接十二月山东省姜大明省长与日本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签署。
并在东营市领导的介绍推荐下,我们愿意与万达集团的尚吉永总裁探讨与日本合作环保项目,让东营真正成为高效生态东亚最优秀
城市。
傍晚,来到德州拜会我的老朋友父母官—德州政协主席田玉茂先生。席上,这位我大学时代的好领导、老朋友田主席让我温故知新回忆起父亲生前的担心和期待,“尽管是孔子子孙,没有事业就等于没有生存的保障,应左手《论语〉右手算盘,把中日经济有效地结合起来去致富、去为家乡做贡献。”
田主席向我介绍了中国太阳能
城市—德州的概况,听了介绍后让我也感到在
节能环保上中国应向德州看齐,向日本来学习。
因为
能源问题关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百姓生活。中国必须勇于面对自然受到破坏、资源紧张、油价高涨的现实,大力推行
节能环保,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我想,日本打造“节能列岛”的经验值得很好借鉴。
回忆一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廉价石油。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
能源、原材料的价格迅速上涨,“进口—加工—出口”的经济贸易模式已经无利可图。在石油危机的刺激下,日本喊出“技术立国”的口号,并从三个方面着手打造“节能列岛”,降低石油的使用量。
第一要构筑节能社会价值观。国民价值观的转变,对于整个社会达成
节能环保的目标极为重要,但这种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和媒体展开广泛、多样、持久的社会动员,也需要民众积极、主动的配合。
日本政府在制定《节能法》后,曾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如在最有人气的电视节目中,聘请著名演艺界人士出面谈节能。各级政府将节能指标分解成具体措施,广泛推行,并随时反馈落实情况。
第二是努力提高
能源使用效率。在日本,油价一涨,政府就出台各种措施,敦促整个社会展开节能动员。日本的《节能法》明确规定:每年消费的能源换算成石油超过1500千升的
企业、法人,必须定期报告能源使用情况,并每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正是由于政府强力而有效的指导,日本社会正在兴起一种“减耗为美”的价值标准,
汽车越造越小,
汽车燃油效率越来越高。
第三,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厚重长大”产业,增加知识密集型产业投资。1975年至1979年,日本的钢铁、石油制品、化工等高耗能产业固定投资额分别下降30%、32%、37%,而同期精密仪器、电机等产业则分别增长141%和118%。八十年代开始,日本石油使用量下降了14%,而同一时期GDP却上升了27%。此后,日本一直保持石油消耗增长率低于GDP增长率的发展模式。
日本打造“节能列岛”的例子说明,能源危机并非完全是坏事,一个国家可以成功克服这种挑战。当然,这需要条件,那就是政府的节能决心及其强而有力的贯彻,也需要整个社会持久、不懈的努力,而前者尤为重要。

编辑:环保人
学习经验打造“节能环保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