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 外面寒风瑟瑟,室内暖意融融,是冬日里北方大
城市常见的情景。城里人能够享受到这样的福利,应该知足才对,然而,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却有点烦躁:太热了!在办公室穿着衬衣还冒汗,住宅不得不开加湿器,大型商场的售货员居然穿着短袖。而到了酷热难当的盛夏,办公室、商场等公共场所冷气过量,人们又不得不穿着外套。如此反差,颇有点戏剧性。在强调节能、低碳的今天,这种戏剧性并不好玩。
采暖和制冷,是现代生活的一个标志,满足了人的正常需求,但以不使人感到“太热”或“太凉”为宜。从大处讲,“太热”或“太凉”浪费
能源。一个大
城市,有那么多住宅楼、商场和办公楼,它们都变得冬天太热、夏天太凉,得多烧多少煤和油,得多用多少人加班加点采煤、运煤?现在政府倡导
低碳生活,号召公众从小事做起减碳,而
城市建筑的过度耗能无形中抵消了政府和公众的努力。从小处讲,太热、太凉的环境容易使人生病,影响工作效率。
有人说,在城市生活,就得忍受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热岛效应以及采暖制冷过量耗能等大大小小的“城市病”。这种无奈的心态可以理解,因为每一种“城市病”治理起来非常不易,尽管政府和职能部门想了许多办法,也难以做到大家满意。就拿采暖来说,每当冬季来临,能不能及时供暖、足量供暖,是重要的民生问题,政府为了不让老百姓冻着,把很大一块精力放在保供暖上,这时候提出供暖过量的问题,是不是有点吹毛求疵?
如果一个问题属个别情况,当然应该个别解决,如果问题比较普遍或有扩大的趋势,则需引起高度重视。供暖和制冷过量,反映城市建筑领域如何节能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目前中国城市商业建筑和住宅的单位面积能耗不算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与国际接轨”、“三五十年不落后”的想法影响下,许多城市新竣工的“高档建筑”中高耗能建筑的比例在逐年增加。因此,强调节能减排,倡导
低碳生活,不可忽视建筑领域的能耗增量。我们应该从关注“暖气太热”、“空调太凉”等具体问题入手,尽早寻求解决之道。

编辑:环保人
如何把握节能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