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 《上海市中心城重点地区景观灯光发展布局方案》近日通过市绿化市容网站向市民公布。这份方案提出,景观灯设施要符合
节能环保要求,应按照日常、一般节日、重大节庆进行分级控制和管理;方案还指出,商业商务楼宇大功率投光设备应避免造成“光污染”,建筑顶部的激光灯、探照灯和空中玫瑰灯等大型表演灯具,除节日和重大活动期间,其他时间原则上不开。
笔者由此想到上周六举行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上海作为此次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主动关闭了陆家嘴等区域不少标志性建筑的景观灯,很多市民也主动熄灯,积极响应
能源节约的号召。可对
节能环保来说,关灯一小时仅是一种意识上的强化,节约
能源的实际作用却非常有限。只有建立长效机制,对那些能不开的灯不开、能少开的灯少开,才能真正像“地球一小时”所期望的那样———“让地球休息一下”。
不过,建立这样的长效机制,要能打破常规思维。何谓常规思维?类似“景观灯越多越好看”、“景观灯开的时间越长越好看”等都是。可这些想法还普遍存在,并直接影响到景观灯的开放问题。本市某标志性建筑的物业总监告诉笔者,他并不赞成全年开放该建筑的景观灯,原因并不仅为了
节能,而是因为“大雨、大雾的时候,开灯既不具备景观效果,而且可能造成漏电等安全事故”;“区域内的建筑泛光灯太多了,互相‘打架’,并不好看。”可即便如此,物业方面有时对开关灯问题很无奈,“因为有关方面要求我们每天开灯,说只有这样区域的夜景才好看,我们关不了。”
那么,关闭景观灯真的会影响
城市夜晚的风景么?“地球一小时”活动已经给了
城市一个重新认识夜晚的机会。从本次活动的反响看,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活动的新闻报道中,不止一个标题出现了“关灯的上海也美丽”等字眼,受访的市民也普遍认同这种适度关灯、节约
能源的做法。既然如此,那位物业总监所提到的“有关方面”能否也认可熄灯的效果,从而打破常规思维、允许景观灯常常休息一下呢?
综观本市现有的景观灯“开关法则”,往往都是临时性、突击性的,虽然在能源紧张时能果断采取熄灯节电的方式,但对于不适合开灯或没必要开灯的情况,都缺乏成文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绿化市容部门推出的景观灯发展布局方案,无疑是为景观灯开放建立长效机制的一次有益尝试。希望随该方案的实施,
城市夜晚的灯光能够更美丽也更合理。
多做节能环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