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记者 张淼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5日表示,2012年,北京市将以降低PM2.5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
2011年年末,包括北京市在内的中国多省市大雾频发,由此导致的空气质量超标问题令“环境监测方式、数据”成为全民热点议题,民众迫切希望官方早日监测公布与雾霾相关性较高的“细颗粒物”PM2.5的具体数据。
5日,刘淇与在北京调研的环保部部长周生贤一行座谈。刘淇表示,北京要主动发布PM2.5等相关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主动制定清洁空气行动计划。
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同日表示,2012年北京将全面启动PM2.5的监测及发布工作。春节前,将首先公布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综合观测实验室的PM2.5研究性监测数据,供市民参考。
据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市还没有全面系统地开展PM2.5常规监测,只有环境保护监测中心自2006年开始,一直利用综合观测实验室对PM2.5进行研究性监测。奥运会后,北京也选择了部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子站,在不同时段开展了阶段性的PM2.5研究性监测。
“集中公众的力量改变环境,首先要从知道开始。”在北京一家石化企业工作的张舒峣说,知情权很重要,尤其是环境污染问题,得让更多的人从不知道、无从知道到知道并开始关注,以及如何改变,毕竟每一个人都对环境污染有“贡献”。
此次北京市环保部门公布PM2.5的研究性数据,是北京市全面启动PM2.5监测工作的“前奏”,2012年北京市传统的空气质量信息发布方式也将发生改变。
据介绍,按照国家新标准和技术规范,北京市将在2012年发布包括PM2.5和臭氧在内的纳入常规自动监测范围的各项污染物监测数据;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将过去侧重发布全市27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的平均数据,改为发布各个监测子站的数据,以及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3项常规污染物的每小时浓度,使市民能够清楚了解到自己生活区域的实时空气质量情况。
此外,北京市还将改进空气质量信息发布的提示语言,使之更贴近市民生活。
据北京市环保局官方表示,PM2.5的监测网络建设目前已正式启动,北京环保部门将根据监测设备采购、调试工作进展,逐步增加PM2.5监测子站,力争2012年完成全市PM2.5的监测站点建设并发布实时监测数据。
“北京市现有仪器设备仅够在6个监测子站开展PM2.5监测,我们打算根据建设进度,完成一个点站建设就发布一个点站监测信息,待国家PM2.5新标准和相关监测规范发布后,将按照监测规范监测并发布。”北京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建设PM2.5的监测网络,需要订购设备,布局站点,调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收集分析信息系统以及进行人员培训。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朱彤认为,全面启动PM2.5监测工作可以令北京环保部门加强对颗粒物的数据管理,进一步掌握污染物更全面的信息,为颗粒物污染防治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正在北京学习城市与环境专业的博士生李琰认为,官方数据和民众感受存在差距,一直是老百姓困惑的地方,监测体系一定要能反映实际的情况,现在环保部门决定监测PM2.5,还实时公布二氧化硫等各项污染数据正是大家所希望的,希望这样的数据越来越公开透明。
据记者了解,环保部即将要颁布的新标准增加了PM2.5和臭氧两项新的污染监测对象。2012年底前,北京市将完成PM2.5监测网络的建设,预计2013年按新标准评价空气质量。
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市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86天,占全年天数的78.4%,与1998年相比,提高了51个百分点,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二氧化氮浓度、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和一氧化碳浓度分别下降了76.7%、25.7%、39.4%和60.6%。有环保专家提出,PM2.5开始监测并公布数据后,空气质量监测的结果会与广大市民的感觉更接近,不过,按照目前的数据资料测算,北京的达标天数会减少。
据悉,北京市已提出2012年主要污染物浓度下降2%、“十二五”末实现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达到80%的目标。对此,刘淇表示,面临艰巨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好大气治理工作。以降低PM2.5为重点,打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是一项民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