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尽快开展细颗粒物(PM2.5)大气污染监测和发布的提案
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灰霾天气增加,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而灰霾天气的最主要成因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即PM2.5)。然而,现在中国城市对这一污染物指标的监测普遍不足,发布完全是空白。这一状况不利于公众健康的保护,亟待改变。
一. 细颗粒物的健康危害
医学研究表明,PM2.5更容易吸入深部呼吸道,加上其载体作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其他粒径的可吸入颗粒物更大。人暴露在高浓度PM2.5中,
会增加血液的粘稠度和血液中某些白蛋白,从而引起血栓。由于一些具有潜在毒性的元素, 如铅、镉、镍、锰、钒、溴、锌和苯并[a]芘等多环芳烃( PAHs) ,
主要吸附在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上,而这些小颗粒易沉积于肺泡区,容易被吸收入血液,故细颗粒物的吸入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
二. 中国是全球遭受细颗粒物危害最重地区之一
上图描述的是全球细颗粒物(PM2.5)污染情况的分布图,由两位加拿大科学家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卫星数据绘制而成。从图中不难看出,中国人口最为密集、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几乎均处于地图上红色程度最深的区域,也就是说这里是全球细颗粒物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细颗粒物对城市大气的污染主要以灰霾形式表现。作为应对措施,中国的环保部门对灰霾进行了试点监测。据统计,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各试点城市发生灰霾的天数在51~211天。其中天津51天、上海134天、重庆133天、南京211天、苏州169天、深圳115天。灰霾发生的天数占所监测天数竟高达14.0%~57.8%
,这对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乃至身体健康都产生了直接的危害。
三. 中国城市在细颗粒物的监测和发布上远远落后于世界其它主要城市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RUC Law)与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合作开展的城市空气质量信息公开指数(AQTI)评价
,目前,发达国家(地区)城市普遍已经公布细颗粒物(PM2.5)监测数据,而国内对这一影响公众健康的指标均无公布。
表1 国内外城市PM2.5发布情况表
参照组国际城市 |
PM2.5发布情况 |
评估组国内城市 |
PM2.5发布情况 |
评估组国内城市 |
PM2.5发布情况 |
纽约 |
有 |
北京 |
无 |
大连 |
无 |
洛杉矶 |
有 |
广州 |
无 |
昆明 |
无 |
伦敦 |
有 |
上海 |
无 |
南宁 |
无 |
莫斯科 |
年报 |
宁波 |
无 |
南昌 |
无 |
柏林 |
年报 |
成都 |
无 |
呼和浩特 |
无 |
维也纳 |
年报 |
武汉 |
无 |
长沙 |
无 |
香港 |
无 |
重庆 |
无 |
南京 |
无 |
巴黎 |
有 |
贵阳 |
无 |
郑州 |
无 |
墨西哥城 |
年报 |
天津 |
无 |
兰州 |
无 |
新德里 |
有 |
福州 |
无 |
乌鲁木齐 |
无 |
四. 建议尽快开展细颗粒物指标的监测和发布
综上所述,中国作为全球遭受细颗粒物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应尽快开展该指标的监测和发布,同时建立细颗粒物污染的健康预警机制,以便满足公众的环境知情权,最大程度地减少细颗粒物污染对公众健康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