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4日上午,由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西南财经大学绿色经济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联合主办的“《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发布暨绿色经济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会议正式发布了30个省(区、市)的绿色发展指数。这三家机构内外的10大学院和5家研究院等跨文理学科的专家、教授参与了研究与撰稿。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晓西教授和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先生为此报告的负责人。报告已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强调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会同时强调,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加大生态和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完成的。报告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构建了由55个基础性指标组成的全面反映绿色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指数测算方法,并据此使用权威部门公开披露的数据对2008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该项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评价该课题报告“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空白,使我国能够有根据地参加关于这一问题的国际对话”,认为研究成果“不但能够帮助政府改进对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全民的绿色发展自觉,因此很值得赞扬和支持”。
据报告介绍,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由经济增长绿化度、资源环境承载潜力和政府政策支持度三个部分构成,分别反映经济增长中生产效率和资源使用效率、资源与生态保护及污染排放情况、政府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投资、管理和治理情况等。据发布会公布的反映各地绿色发展水平的测算结果,我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在参与测算的30个省(区、市)中(西藏除外),12个省份绿色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省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绿色发展指数的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各地区在三个分指数上的排序不尽相同。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的绿色发展指数排在前十位。中部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弱,六省绿色发展指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因资源优势而提升了绿色发展综合水平,青海、内蒙古和云南绿色发展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资源环境承载潜力” 指数的前十位中有七个是西部地区。
目前各地区正在制订与完善“十二五”规划,报告的发布对各地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绿色发展将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与会专家还就我国绿色经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了深入的探讨。据悉,今后课题组将对我国和各地区的绿色发展情况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将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发布研究成果。
报告摘要:
从测算结果看,1、绿色与发展并不矛盾,实现绿色发展是可能的,必要的;2、反映经济增长中资源和环境使用效率的绿色增长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排在前10名的地区大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海南和吉林;3、反映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空间或承载潜力的资源环境潜力度与资源的丰裕情况及人口密度密切相关,排在前10位的分别是青海、云南、贵州、海南、甘肃、新疆、内蒙古、四川、黑龙江和江西;4、各地区绿色经济发展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分值离差不大,说明各地政府均在支持绿色发展,只是支持力度上有所差别。排在前10名的东部地区有5个省市,北京(第1位)、浙江(第2位)、江苏(第3位)、山东(第5位)和上海(第7位);中部为安徽(第10位);西部四省,分别是重庆(第4位)、宁夏(第6位)、青海(第8位)和陕西(第9位)。
2008年中国各地区绿色发展指数及排名
指标 |
绿色发展指数 |
一级指标 |
经济增长绿化度 |
资源环境承载潜力 |
政府政策支持度 |
权重 |
100% |
30% |
45% |
25% |
地区 |
指数值 |
排名 |
指数值 |
排名 |
指数值 |
排名 |
指数值 |
排名 |
北 京 |
0.7917 |
1 |
0.5637 |
1 |
-0.0030 |
12 |
0.2310 |
1 |
青 海 |
0.4505 |
2 |
-0.2523 |
30 |
0.6641 |
1 |
0.0387 |
8 |
浙 江 |
0.2833 |
3 |
0.2027 |
5 |
-0.0780 |
18 |
0.1585 |
2 |
上 海 |
0.2799 |
4 |
0.4172 |
2 |
-0.2039 |
29 |
0.0667 |
7 |
海 南 |
0.2057 |
5 |
0.0811 |
9 |
0.1836 |
4 |
-0.0590 |
23 |
天 津 |
0.1602 |
6 |
0.3246 |
3 |
-0.1527 |
26 |
-0.0118 |
16 |
福 建 |
0.1582 |
7 |
0.1674 |
7 |
-0.0146 |
13 |
0.0054 |
13 |
江 苏 |
0.1311 |
8 |
0.1965 |
6 |
-0.1603 |
27 |
0.0949 |
3 |
广 东 |
0.1048 |
9 |
0.2234 |
4 |
-0.1068 |
22 |
-0.0118 |
17 |
山 东 |
0.0915 |
10 |
0.1006 |
8 |
-0.0934 |
21 |
0.0843 |
5 |
内蒙古 |
0.0895 |
11 |
-0.0489 |
13 |
0.1343 |
7 |
0.0041 |
14 |
云 南 |
0.0592 |
12 |
-0.1807 |
26 |
0.2437 |
2 |
-0.0038 |
15 |
黑龙江 |
-0.0249 |
13 |
-0.0520 |
14 |
0.1161 |
9 |
-0.0890 |
29 |
新 疆 |
-0.0473 |
14 |
-0.1583 |
25 |
0.1509 |
6 |
-0.0399 |
19 |
陕 西 |
-0.0480 |
15 |
-0.0710 |
16 |
-0.0011 |
11 |
0.0241 |
9 |
贵 州 |
-0.0491 |
16 |
-0.2201 |
29 |
0.1926 |
3 |
-0.0216 |
18 |
四 川 |
-0.0625 |
17 |
-0.1048 |
22 |
0.1283 |
8 |
-0.0860 |
28 |
安 徽 |
-0.0711 |
18 |
-0.0644 |
15 |
-0.0293 |
16 |
0.0226 |
10 |
甘 肃 |
-0.0910 |
19 |
-0.1979 |
28 |
0.1532 |
5 |
-0.0463 |
21 |
江 西 |
-0.1319 |
20 |
-0.1102 |
23 |
0.0232 |
10 |
-0.0449 |
20 |
吉 林 |
-0.1677 |
21 |
0.0050 |
10 |
-0.0147 |
14 |
-0.1579 |
30 |
湖 北 |
-0.1739 |
22 |
-0.0370 |
12 |
-0.0880 |
19 |
-0.0488 |
22 |
辽 宁 |
-0.1817 |
23 |
0.0047 |
11 |
-0.1151 |
24 |
-0.0712 |
25 |
广 西 |
-0.1831 |
24 |
-0.0913 |
20 |
-0.0238 |
15 |
-0.0680 |
24 |
重 庆 |
-0.1896 |
25 |
-0.0902 |
19 |
-0.1935 |
28 |
0.0941 |
4 |
河 北 |
-0.1955 |
26 |
-0.0755 |
17 |
-0.1391 |
25 |
0.0191 |
11 |
湖 南 |
-0.2364 |
27 |
-0.0970 |
21 |
-0.0542 |
17 |
-0.0851 |
27 |
宁 夏 |
-0.2407 |
28 |
-0.1975 |
27 |
-0.1128 |
23 |
0.0696 |
6 |
河 南 |
-0.2475 |
29 |
-0.0826 |
18 |
-0.0898 |
20 |
-0.0750 |
26 |
山 西 |
-0.4636 |
30 |
-0.1551 |
24 |
-0.3157 |
30 |
0.0072 |
12 |
注:1.本表根据“绿色发展指数”体系,依据各指标2008年数据测算而得;2.本表各省(区、市)按照绿色发展指数的指数值从大到小排序。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摘要2010》、《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08》、《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9》、《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09》、《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9》等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