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革命”成为中国核心发展战略
——气候组织解读五中全会公报
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落下帷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此次建议是对中国未来5-10年发展的一个原则性、方向性、指导性的意见,为随后更加具体的规划奠定了基调。根据这一规划建议,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气候组织认为,这一规划,无疑会在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发展中,引领一场“清洁革命”。
中国在过去追求经济高速发展中产生了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而这些矛盾由于金融危机的外部刺激使其提前突显。一方面,中国以往经济增长过多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格局转变,依靠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性产业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优势不再存在;第二方面,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投入而非依靠科技创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使得环境资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第三方面,目前妨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障碍还较多。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
此次公报中,没有出现以往提到的GDP目标,而是提到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意味着,中国未来发展要兼顾增长和稳定两个方面。“十一五”时期强调GDP发展速度,实现这个目标的手段主要靠扩大投资来实现。而“十二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旧发展模式的交替时期,考虑的将是效果而非速度。据了解,“十二五”规划可能会把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进行分解,将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强度、可再生能源比重以及森林碳汇等都将纳入规划作为约束性目标。
新兴战略产业成为“十二五”规划中最大的亮点。《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制定了
2015 年 GDP 占比 8﹪,2020 年占比
15﹪的阶段性目标。国家将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气候组织大中华区总裁吴昌华表示:“我们非常高兴看到国家高层制定的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战略和方向,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将清洁革命的理念列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我们相信,这将会引领中国向一个高效、低碳的未来发展。”
可以预见,在“十二五”期间,一系列的价格、税收、财政等鼓励性政策将推动整个社会向节能、环保、低碳转变。但是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还将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
首先,新兴产业基础薄弱,关键技术还不成熟。中国的新兴产业和清洁技术还处在发展的起步阶段,规模效应需要十年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其次,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如何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推动技术发展,引导资本流动,还需要政策制定者的进一步关注;
第三,各地方的具体实施方案是关键。各地的实施计划,应当结合当地的资源、知识结构、实际能力等来制定,不能为了实现目标,完成任务,而制定激进的计划;
第四,产业转型需要劳动力结构的转型,努力促进与新兴产业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的教育和培训,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我们期待更详细的十二五计划能够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顺利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