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9月7日电 据国家商务部网站消息,据商务部发布的《2010年中国零售业节能环保绿皮书》显示,“零售业节能行动”试点效果显著。
7日,商务部首次发布《2010年中国零售业节能环保绿皮书》(简称《绿皮书》),全面总结现阶段我国零售业节能环保工作的现状,研究零售业对国家节能减排及发展低碳经济的作用和贡献。《绿皮书》由商务部商贸服务司委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组织零售业节能工作小组成员单位及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专家共同研究完成。
一、“零售业节能行动”试点效果显著
2007年6月,商务部制定了“节约型零售企业”评价规范,并确定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太原、沈阳、青岛、武汉、广州、西安10个城市作为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的试点,重点抓好营业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的节能降耗工作。
2010年4月,通过对商务部“零售业节能行动”试点城市的86家百货、大型超市等企业调查发现,经历三年的试点,零售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节能环保措施多样化。14%的企业获得了国家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45.3%的企业建有绿色采购渠道并引导供应商重视环保、减少商品包装;60.5%的企业采取措施并鼓励消费者减少塑料袋;60.5%的企业对废旧产品和废弃物(如饮料瓶罐、旧电池、纸张和淘汰的家电等)进行了回收;58.1%的企业设置了油烟和污水排放系统;32.6%的企业对垃圾有处理措施(果蔬类、易腐有机类垃圾等);18.6%的企业有节气措施;47.7%的企业门店在建设中应用了节能型建筑材料,如利用自然采光等。
二是节能效益明显。对现有门店进行节能改造投资金额在100万以下的企业占54.1%,节能效益平均为16.5万元;投资金额在100-500万元之间的企业占27.1%,节能效益平均为87.8万元;投资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18.8%,节能效益平均为271.7万元。数据表明,企业投入越大,所获得的节能效益也愈加明显。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数据显示,连锁百强总耗电量比上年减少16.96亿度电,下降幅度达16%,估算减少CO2排放162.68万吨,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均十分显著。
三是节能环保意识不断提高。100%的企业“有相应的部门或人员负责整体节能工作”,41%的企业“设有独立的高层管理机构负责推动节能工作”,86%的企业“制定节约使用水、电的管理制度”。
二、制约零售业节能改造步伐的主要原因
一是资金制约。节能资金多由企业直接投资,缺乏其他融资渠道。被调查企业愿意采用的投资方式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多达53.5%的企业希望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32.6%的企业希望有政府补帖,由企业、政府、经营户相结合,或与厂家共同承担等其他方式;只有10.5%的企业考虑全部由企业承担节能费用。二是标准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标准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影响节能效益衡量和节能持续动力的产生。管理节能的潜力依然很大。
三、“绿色零售”是零售业未来节能环保的发展趋势
《绿皮书》调查显示,零售业未来节能环保发展的六个趋势:1、综合节能新技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单位能源成本,打造绿色零售企业;2、充分挖掘门店的低碳发展空间,创建低碳超市、零碳超市;3、努力带动上游供应商的低碳化发展,帮助零售企业拓展更大的低碳空间;4、发挥零售业的窗口作用,担当社会责任,向消费者宣传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5、开展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6、建立更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和流通费用水平的绿色物流中心等。
《绿皮书》最后提示了零售业未来节能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即通过全面培训,推进节能技术应用;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引导全行业节能升级;制定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企业节能行为;强化公益宣传,推动全社会节能环保行动。
四、《2010绿皮书》背景情况
2010年4月,商务部商贸服务司委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北京、天津、上海等十个“零售业节能行动”试点城市政府及连锁零售企业的基础数据进行了调查。调查覆盖了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业店、大卖场、百货店等不同业态的门店。其中,涉及22个省市的商务主管部门,共反馈了86家企业的数据。调查内容包括零售业节能环保关键点、节能设备技术应用、节能改造实施的难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实施情况、消费者节能环保的认识度分析等。此外,《2010绿皮书》的编撰还参考了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09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部分数据,以及近300个“2009年度连锁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的数据。
今年特别增加了面向消费者的专题调查,覆盖了北京、武汉、广州等22个城市的消费者,共发放问卷15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8份。基本覆盖了超市目标顾客,样本量大,排除了背离真实情况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