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第三次IPO的折戟,皇明集团迎来一次严峻考验。
“终止IPO是皇明主动放弃的,因为我们的非经营性资产太多太大,过不了会,我们给证监会做了很多解释工作都没有成功。”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近期表示,除了盈利因素外,非经营性资产过重是其终止IPO的主要原因。
不过,却有消息将皇明集团终止IPO与从德州起家的前山东省副省长黄胜被“双规”联系在了一起。对此类传闻,黄鸣予以了强烈反驳。
此前有报道指出,皇明在山东德州太阳谷以低价拿到3000亩土地。黄鸣则反复强调,当时将这块土地拿到手时,付出的是高于开发区中心位置地价 (当时标准地价)20%左右的价格,以及负担数亿元的拆迁任务。
不过,当有记者询求证据时,黄鸣表示:“我为什么要提供证据?你也不是法官,我也不是罪人,我没有这个义务提供证据。”
为解开皇明太阳谷拿地的重重谜团,《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日来到德州开发区展开实地调查。
拿地多在黄胜时代
关于太阳谷规划的占地面积,主要的说法为3000余亩。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征用耕地超过520亩,就需要国土部审批。
根据德州市国土资源局有关人士的说法,在德州开发区能拿上千亩地,只有皇明这一家企业,其他企业拿的很少。
皇明开始在德州开发区拿地发展,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这次的3000亩地,不是一次拿到的,而是采取分批的方式,按公司发展规划,每次征200~300亩左右,滚动发展。
“我是2006年之后调到市国土局的,皇明的地大多是在2005年前征的,2006年以后的三五年里,几乎没有再拿过新地。”上述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每年,德州市都会制定全年的土地征用分配计划,并在政府主导下,确定各区县和企业的用地范围。
上述人士说,“现在每年德州的总征地计划也就4000多亩,还要分配到各区县和企业手中,实际上单个企业每年也分不了太多。”
因涉嫌腐败而落马的黄胜,从1994年开始挂职德州地(市)委副书记,后任德州市市长、市委书记等职达10余年。2007年,黄胜离开德州,升任山东省副省长。
据媒体报道,目前可查询到的皇明土地权证包括太阳谷地区的4个地块,目前的账面价值约3.8亿元
(包括不同时长的折旧摊销和增值因素,与出让价格相似)。另外还有2007年到手的账面价值约1亿元的蔚来城小区地块。这5个地块,都在黄胜调任副省长之前办成权证。
上述人士表示,2007年7月后才实施土地“招拍挂”的出让方式,在此之前,皇明拿地都是以政府协议的方式,为德州市政府主导。除征地费外,德州市政府还要向企业收20%的收益,但按国家规定收益不能低于40%,只不过德州当时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比较落后,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给予了企业一些优惠政策。
投身“太阳城”项目
2005年,德州市开始实施“中国太阳城”战略,皇明集团也开始了太阳谷大规划建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调查发现,太阳谷目前已初具规模并开发出来的,主要是位于德州开发区减河以西的几千亩土地,建有酒店、会展中心、太阳能学校、生态农业、洁能建筑、光热光伏制造等设施。
据了解,现阶段已建好的太阳谷部分,土地主要属于当地一个名叫刁李贵的村庄,涉及农民的宅基地、部分耕地、林地。
黄鸣此前曾对媒体表示,太阳谷土地包括现在已经投资拆迁安置的450多亩村民居住的宅基地,占地近200亩的几个小型村办企业,还有数百亩村民取土填塘、坑、池、沟,剩下的大多为村民种植的速生杨树林,和为数不多的一般农田。
“皇明是分批征地的,最早征用我们的耕地的征地费是每亩1000元,还加200元的青苗费,差点的耕地每亩800~900元左右。”刁李贵安置小区的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拆迁也是根据皇明太阳能的发展,对太阳谷的建设分步骤进行。村民通过村委会将该村的土地集体转让给皇明。”
随着太阳谷建设的扩张,及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火热,皇明进一步提高了征地的标准。一位女村民告诉记者,皇明太阳能大学开建时,她家的地以9000元/亩被征,外加200元/亩的青苗费。
在太阳谷的建设用地上,德州市先做好整体太阳谷的规划圈,并预留了用地。
2008年1月,德州市政府在“中国太阳城”战略推进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减河以东约3000亩土地,可以按规定在依法进行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后,通过“招拍挂”方式,转为太阳谷后续项目建设预留用地,并纳入德州市城市建设规划和经济开发区建设规划;减河以西土地部分手续未办理完毕问题,由该市经济开发区协调刁李贵村委会尽快在土地登记表上签字盖章,由国土局等相关单位补齐手续;关于将开发区温屏玻璃厂以北、东方红路以南、太阳谷大道以西、高速公路以东土地包含在太阳谷以内,由于高速公路以东土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部分属一般耕地,可由德州规划局调整规划,用地指标从2008年山东省分配指标中优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