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5月16日启动新一轮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消息发布之前,我们就听到了风声,特意派出好几个人驻扎北京,密切关注政策走向。”6月14日,在和《电器》记者说这番话的时候,就职于某外资冰洗知名企业的张强(化名)面前的电脑显示的就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网页。他几乎每隔两分钟就刷新一下页面,“我们现在就等目录发布了!”
冰箱、洗衣机纳入新一轮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以下简称节能补贴)补贴范畴的消息一出,行业立刻变得异常热闹。
然而,几家欢喜几家愁。“我们被彻底‘涮了’一回。”对《电器》记者说这话的是某外资洗衣机企业销售部门的李小姐。今年5月,企业安排她负责节能补贴相关工作。当她听到某部门领导在公开会议上表示,只有符合节能认证的洗衣机才能申请节能补贴,便督促企业抓紧办理有关产品的节能认证。“由于是加急检测,每个型号产品的检测费高达2万元。”本想已经万无一失,没想到出台后的细则让她大吃一惊,“我们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不多,只打算申报两个型号,根本不可能达到年销售10万台的要求,看来我是白忙活了一场。”
《电器》记者采访中注意到,不论是否有产品列入节能惠民推广目录,几乎所有冰箱、洗衣机企业都因此调整市场策略。不过,不同企业对政策实施的看法各有不同,有期待,也有担忧。
实施细则有“玄机”
5月16日,国务院办公会议决定启动新一轮节能惠民补贴工程,且冰箱和洗衣机被纳入其中,立即引起冰箱、洗衣机行业高度关注。在企业的焦急期盼下,在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的困惑中,6月8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终于正式发布《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电动洗衣机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家用电冰箱推广实施细则的通知》。
根据实施细则,洗衣机推广产品为能效等级2级及以上,额定洗涤容量在13 kg及以下和1kg以上的家用电动洗衣机,不包括搅拌式洗衣机和没有脱水功能的单桶洗衣机。其中,波轮式全自动洗衣机中额定容量不大于3.5kg的产品,能效等级须在2级及以上,额定容量大于3.5kg的产品,能效等级须为1级。波轮式双桶洗衣机能效等级须为2级及以上,滚筒式洗衣机洗净比不小于1.03,用水量不大于10 L/cycle/kg,耗电量不大于0.17 kWh/cycle/kg。冰箱推广产品为能效1级的电机驱动压缩式家用电冰箱,不包括冷藏箱和嵌入式、透明门展示用或其他用途的电冰箱。其中,冷冻箱、冷藏/冷冻箱(BD、BC/BD)能效指数要不超过50%。冷藏冷冻箱、无霜冷藏冷冻箱(BCD、BCDW)中总有效容积不大于300 L的,能效指数不超过32%,总有效容积大于300 L的,能效指数不超过40%。
《电器》记者注意到,滚筒洗衣机和冰箱的补贴限值都高于能效1级水平。GB12021.4-2004《电动洗衣机能耗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中的滚筒洗衣机能效1级限定值为,洗净比不小于1.03,用水量不大于12 L/cycle/kg,耗电量不大于0.19kWh/cycle/kg。GB12021.2-2004《家用电冰箱能耗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中规定,冷藏冷冻箱(冰箱)能效限定值仅为能效指数不超过40%。
海尔冰箱有关负责人认为,冷藏冷冻箱(冰箱)补贴应该将38%的能效指数作为“入门标准”,现在政策实施细则规定的指标只能使政策惠及10%左右的产品。
据了解,将推广产品限制指标定在这一水平,是有关部门通过调研,充分考虑和衡量了补贴款额度及行业目前产品能效现状的结果。
奥维咨询(AVC)在分析265亿元总额度及各类产品能效水平后估算,冰箱和冷柜将获得约60亿元政策补贴,其中冰箱约占85%。洗衣机获得的政策补贴数额也基本相当。
目前,市场上冰箱整体能效水平已经达到相当高的程度。据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制冷研发部部长朱卫忠介绍,到2011年底,中国冰箱市场上70%的型号能效等级达到1级,其中两门冰箱接近70%,三门冰箱为70.3%,多门冰箱约10%,对开门冰箱为60%左右。“实施节能补贴政策之后,这个数据可能会有很大改变。”
对于洗衣机行业整体能效水平,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清洁技术研究所所长鲁建国对记者介绍,目前市场上滚筒洗衣机能效1级产品已占绝大多数。“我们通过检测得知,这一比例为70%~80%,波轮全自动洗衣机能效1级产品比例为10%~15%,双桶洗衣机能效水平则主要集中在2级和3级。“洗衣机提高能效的难点主要在提高洗净比上,大容量洗衣机达到政策规定的洗净比要求有一定难度。”
正是根据目前冰洗产品能效水平的实际状况,补贴政策对不同类型产品划分出相应的补贴等级。《电器》记者注意到,符合节能补贴标准的冰箱和冷柜,补贴金额为70~400元/台,其中冰箱260~400元/台。洗衣机补贴金额则为70~260元/台。
“滚筒洗衣机和波轮全自动洗衣机补贴金额仅相差60元,企业不会单纯为这一政策加大滚筒洗衣机的生产比例。因此,这一政策基本不会促进波轮洗衣机向滚筒洗衣机转化的产品结构升级。”某外资企业有关负责人分析认为。
该负责人仔细分析补贴细则之后发现:“240L以下的冰箱每台可获得补贴260元,也就是说,即使是120L的冰箱也能获得260元的补贴。这相当于每台120L冰箱零售价的20%,而仅相当于240L冰箱零售价的10%~12%。因此,容积越小的产品获得的补贴力度越大。”也有企业负责人表示,细则未区分冰箱压缩机的性质,没有将变频压缩机提高冰箱节能水平的作用突显出来。
有些企业还希望节能补贴政策能对风冷冰箱单独补贴。海尔有关负责人指出,从市场趋势上来看,美国和日本等家电业发达国家,都已完成直冷向风冷的转换,而且从国内的产业结构上来看,风冷冰箱占比还很小,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突破,政策应该向这方面产品倾斜,支持企业技术升级。
此外,实施细则中“年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数量不少于10万台”的限制条件在行业中引起不小的反响。这个条件对大企业来说或许不是难事,却成了很多中小企业的“符咒”,将它们挡在政策门外。
根据补贴细则规定,“财政部根据推广企业月度推广情况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具的审核意见,预拨补贴资金。年度终了后30日内,推广企业提出年度补贴资金清算报告,通过审核后财政部才会进行补贴资金清算”。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努力凭借几个型号进入推广目录,但由于补贴资金要由企业先行垫付,这就意味着,这些企业如果完成不了10万台的销售任务,就有可能无法得到补贴款。
为避免中小企业盲目申请,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曾发布文件提醒企业注意,此次节能补贴有最低推广规模要求,这个规模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没什么问题,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有一定压力。若是最终推广规模没有达到要求,就不能得到财政补贴,企业垫付的补贴资金将由自身承担,企业不仅得不到补贴,还要自掏“腰包”。此外,政策采取的是“厂商先降价,国家后补贴”的方式,财政部门审核过程比较漫长,往往需要几个月以上。这对资金链紧绷的家电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较大压力。特别中小企业销售推进慢,一般要等到政策结束前才能拿到部分补贴款,压力更大。
对此问题,某中小企业负责人坦白地对《电器》记者表示,参与这次政策需要“赌一把”。“我们只申报了几个型号,如果能拿到补贴最好,如果达不到销量要求,就当作自己掏钱来宣传产品了。加入节能补贴活动也只是为了获得节能产品的‘名头’。”
另一位中小企业负责人也对记者透露:“在参加有关部门召开的政策实施培训会时,当听说‘每月要完成1万台节能产品销售量,否则将无法获得补贴’时,当场就有产品进入推广目录的中小企业表示要退出,自动放弃补贴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