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月起,国内首次制定的《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正式实施,家电将开始评定“智商”等级。不过记者在广州一些大型家电卖场调查发现,目前正在出售的彩电并没有标识智能等级。业界认为,将智能机分等级“中看不中用”,仅在现阶段具指导意义,随着智能化普及,等级制将很快过时。
业内人士表示,单纯对智能彩电“定智商”并不能解决行业面临问题。智能彩电在设备互联接口、内容服务接口、应用程序开发接口等方面的标准尚未统一,这才是目前行业面临的瓶颈。
记者调查
市面彩电无智能等级标识
记者昨日在广州一些卖场发现,由于该标准并非强制标准,目前卖场售卖的彩电并无明显标识智能等级。不少厂家促销员也直言“没有听说过该标准”。
据悉《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将家电智能化技术应用等级划分为5级,其中1级为最高级。同时该规范还首次对智能家电给出了明确定义:采用一种或多种智能化技术,并具有一种或多种智能特性的家用和类似用途的电器。而简单增加上网、3D功能的彩电肯定无法号称智能电视。
业界分析
定等级仅具简单指导意义
事实上,智能概念大行其道,无论是哪个品牌的彩电,广告语上最抢眼的都是“智能”二字。推销员也首先推荐智能机,记者询问时,每个品牌销售员对“智能”的解释也不一样。而同为智能彩电,两产品之间的差价也在上千元,如何选择,消费者无所适从。不过,将智能化分等级是否能改变这一情况?
有行业人士指出,新标准中单纯划分了智能等级,虽然避免了冒充智能的行为,但仅具有简单的指导意义。随着消费者对智能机的了解日渐加深,这类“傻瓜式”的指导将过时。
家电业资深专家陆刃波提醒,智能技术不是应用越多越好,消费者要理性判断哪些是自己最需要的功能。“在非强制执行阶段,评定1级、2级等智商等级肯定会被家电厂商作为宣传促销的噱头。”
统一接口标准才是关键
据悉,智能电视标准欠缺是全球性的问题。从全球来看,智能电视在设备互联接口、内容服务接口、应用程序开发接口、系统安全可信技术等方面的标准尚未统一,厂商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接口,各自的应用互不兼容,对产业整体发展造成障碍。
目前,绝大多数的电视机厂商、机顶盒厂商采用的均是基于Android平台的系统,而三星、雅虎、LG等企业在Android上进行二次开发形成了自己的用户体验效果。平台操作系统不同,各个接口也将无法统一和兼容。
对于这种情况,昨日有消息指出,日本计划统一国内智能电视基本技术规格、面向各类制造商及软件公司的开放式技术标准。业内人士介绍,一旦各个公司都采用了通用的统一技术规格,那么连接不同品牌和系统的各种设备便能共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便利度,
“标准化是趋势,但有利有弊。”海信网络电视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刘勇认为,产业初期发展标准化的同时,终端厂商也要注重定制化,需要根据各自优势差异化生存。
此外,缺少杀手级应用,则成为制约智能电视发展的另一个瓶颈。对此业内专家指出,智能电视厂商如果能够有个统一标准,也将方便开发者提供更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