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通知。通知指出,十二五期间,家用电器行业必须加快研发空调、冰箱等高效压缩机及驱动控制器、高效换热及相变储能装置,各类家电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和待机能耗技术;重点攻克空调制冷剂替代技术、二氧化碳热泵技术;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节能家用电器设备;加快半导体照明(LED、OLED)研发,重点是金属有机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大尺寸衬底及外延、大功率芯片与器件、LED背光及智能化控制等关键设备、核心材料和共性关键技术。
据了解,继5月16日国务院正式推出节能家电补贴政策以来,低能效、高能耗的家电产品淘汰趋势大涨,节能概念产品顺时而上,朝气风发。6月中旬,长虹空调就曾宣布,长虹空调三级能效产品6月份将全部停产,而在7月份,也将完成部分二级能效转一级能效的生产改革。
节能补贴满月 市场不“感冒”
然而,市场调查却显示,自6月1日国家相关节能家电补贴正式开补以来,节能产品并未迎来追捧热潮和销售高峰。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消费者对节能产品不再感冒,除去近几年家电补贴政策严重透支消费以外,更为直接的因素仍在于节能产品价格过高。相对于动辄数千元甚至万元级的节能家电 ,仅仅数百元的补贴额,必然难以撼动消费者本已透支的钱袋。
对此,资深家电观察家、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向HEA记者表示,节能补贴开补一月以来,市场冷淡的现状与此次节能环保的政策层面的关系不大,根源仍然在于经济大环境的影响。
新政上台一月有余,节能概念家电产品推广受阻。暂定推广期仅为一年的节能补贴政策,留给家电行业和企业走出寒冬的时间却仅为数月。对于空调、冰箱等销售时令性非常强的的家电产品,7—9月份的旺季无疑在全年销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洪仕斌指出,相比于以往的家电下乡和上一轮节能惠民政策,本次节能环保补贴新政利好指数更高,市场遇冷除去房地产市场限购,新房家电购置需求低外,更多方面仍在于消费者钱袋紧缩,消费需求不旺。
智能彩电仍无明显上升势头
与节能产品市场遇阻命运相似的莫过于时下与节能概念同样大热的智能概念彩电产品。3月份伊始,四川长虹率先在全国推出长虹CIRI语音智能电视,在整个彩电行业引起不小的震动,紧接着,创维、TCL等彩电大牌也争相推出系列云电视产品,整个二季度,各大彩电企业均在主打“云概念”彩电产品,智能电视和云电视概念之争也是此起彼伏。然而,市场信息显示,从国内彩电厂商推出系列智能云电视开始,市场反应始终冷淡,并未如以往3D电视、智能电视上市时一样火爆。
业内人士认为,智能电视标准不一,表面上炒作概念,实质仍是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尽管中国电子视像协会曾联合多家企业共同推出了《智能云电视行业标准2.0》,但由于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云电视等概念产品纷繁复杂,诸多应用功能看起来美,用起来却不那么美。面对如此众多的产品种类,消费者“云里雾里”者居多,甚至部分卖场导购人员也无法清晰地解释相互之间的差别,使得标准下的智能电视产品销售现状仍然大打折扣。
智能家电技术标准机制取得初步进展
与智能化概念不同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和机构对于节能产品技术和能效检测等方面非常完善。此次节能家电补贴对企业和产品要求也是近乎苛刻,受益最大的无疑是技术领跑型的优势企业,这对于目前正缺乏智能技术国家和行业权威标准的彩电企业而言,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据了解,从7月1日起,首个智能家电行业标准《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将正式实施,它将家电智能化技术应用等级划分为5级,其中1级为最高级,在国内尚属首次,这也是家电行业在智能标准制定领域走出的关键性一步。借鉴节能能效标准,智能家电检测、评价的结果执行百分制,送检家电确定其智能化等级后,发放智能化等级标识,并贴于产品自身明显处,且在包装箱上标注。
专家:双能统合为期尚早 单一创新发展仍为要务
目前,节能概念家电产品受困于整体消费不旺、补贴杯水车薪、价格昂贵等因素,即使部分产品有旺季的预期利好因素,但整体市场前景仍不明朗;同时,智能化家电产品受制于概念模糊、功能众多却实用性功能差等现实因素,市场反应冷淡局面或将维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在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条件下,节能和智能技术双双面临市场认可危机。
然而,国家此时在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中提出要发展智能化控制的节能技术产品,却并不为业内人士所看好。尽管参考时下欧美、日本等家电产品已实现全面智能化和高度节能化的国家和地区,未来国内家电产品在节能基础上实现全面智能化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但就目前国内市场智能与节能技术仍然有待于进一步升级而言,贸然将双能统合规划,恐非上策。
对此,洪仕斌表示,节能和智能技术分别作为家电产品的硬件和软件,目前在各自单一品类层面都没有做得非常突出的情况下,贸然结合发展可能影响目前单一技术研发的创新性。时下,国内关于节能技术主要的方向仍然在耗电控制上,企业在节能材料使用、二次循环零部件研发生产上仍有不足。因此,即使作为未来家用电器产品的主流趋势,智能技术与节能技术的结合也必须在各自单一技术领域发挥到极致的情况下,未来双能的融合才能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