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唐卡收藏风行于市后,又一类藏族古典工艺品——贲巴壶近日受到了内地藏家的追捧。仅在本周,南北两场艺术品拍卖会上,两件不同质地、同一年代的贲巴壶工艺品均以高价成交。
一件在北京艺术品拍卖会高价成交的清乾隆粉彩莲托八吉祥纹贲巴瓶为瓷器制作,高19厘米,底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红彩款。器身通体以白釉为底,绘粉彩缠枝花卉图案,腹部花卉纹中还间隔八宝纹,颈部绘变形长莲瓣纹,以红、蓝、黄、粉四种颜色交错于纹内;全器纹饰布局得当,疏密有致,彩绘规整精细,色彩精美华丽,为乾隆朝官窑的典型器皿。
在乾隆嘉庆年间很流行
而在杭州拍卖会上仅以82万元成交的清铜鎏金贲巴壶更具市场代表性,该拍品自1995年以来三度上市拍卖,每次价格均有飙升,本次成交价距离上一次成交价格之间的差距高达38万元,上升势头可谓强劲。
该拍品与北京拍卖均系清朝乾隆年间制作,但材质以精炼黄铜为主,高达34厘米,通体由莲花瓣纹、如意云头纹和缠枝莲纹组成,寓意五族共荣、生生不息,另有五彩缎制成的瓶衣。其选材贵重,工艺精美,堪称18世纪我国艺术品的杰作。
除了清代古董的特性,题材好、彩绘面积大是这两件拍品得以高价成交的主要原因。其实,贲巴壶原为藏族民族活动时所用器物,只有金属质地的。清代乾隆皇帝命令官窑仿照藏族贲巴壶,大量烧制瓷器艺术品,继而演变出珐琅、玻璃、金银乃至玉石的贲巴壶来,民间作坊也开始生产各类金属贲巴壶,该民族艺术品遂在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大放异彩。
我们而今在收藏市场上看到的贲巴壶,兼有民族工艺品与清代古董的双重身份,文化内涵深刻,器形统一为洗口、束颈、球形腹、高足外撇,腹部有龙首弯曲向上,且无柄,通常内壁及内底施松石绿釉,足内书“大清××年制”六字三行红彩或青花篆书款。
金属贲巴壶收藏起点低
汉唐艺术品公司的黄耀全先生介绍,从目前的拍卖市场来看,金属贲巴壶收藏起点低、保存简易,成为了近来最受收藏者追捧的品种,升值速度也相当之快;2001年前后,一把紫铜镶金的普通贲巴壶还只能卖到一两万元的价格,而到了2006年,却总能以十几万元的价格在拍卖市场上成交,其间价格升幅高达几倍乃至十几倍。
不过,专家也提醒收藏者,清朝出产的瓷器贲巴壶无一例外均为“官窑”作品,为此,其“贵族出身”决定了瓷器贲巴壶仍然是市场交易的主力品种,收藏贲巴壶不能过于走偏门,收藏金属贲巴壶也要尽量收藏到清代的工艺珍品,而不要在当代工业产品中打转。有些收藏者自以为去了偏远藏区就可以随意“淘金”,其实,贲巴壶与唐卡一样,早已作为民族工艺品被大量仿制。
多为清朝皇室御用
同时,铜胎珐琅贲巴壶的存世量最少,且多为清朝皇室御用,目前是贲巴壶艺术品中价格最为高昂的品种,值得收藏者关注。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行近两年推出的高档珐琅贲巴壶,多以千万元成交,国内拍卖市场上的二级古董,成交价格也能达到10万元以上。
相对于其他工艺品,贲巴壶的鉴别比较简单,市场目前还较少有高质仿品出现。原来,制作贲巴壶需要特殊的“火钳”处理,铸造或烧制的模具也与制作普通工艺品差别很大。
由于真正的贲巴壶在接口封存处需要特殊的工艺处理,我们一般观察贲巴壶的头颈比例即可辨别真伪,仿品一般头部过大,梯形不明显,线条不够挺拔;颈部粗,且长,腹部小。对于金属贲巴壶,我们只要将其倒立过来放置,如果立即摔倒的应为真的贲巴壶,如果能稳当立住的反而肯定是赝品。
另外,贲巴壶赝品外撇弧线生硬,颈部线条呆板,缺乏动感;花卉线条运笔混乱,不流畅,缠枝莲纹不如真品对称感强。最后,鉴别“官窑”的基本规则也完全适用于瓷器贲巴壶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