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者:王先生,68岁,家住市南区,从事外贸业
王先生的这件收藏品,看起来像个大葫芦,而且是较为少见的形状和颜色,在青岛鉴宝会上引起了许多收藏爱好者的兴趣。大家众说纷纭,有说是清代的,有说是近代的,有的认为是观赏用的,有的则认为是一种实用容器。
据王先生介绍,这件东西是从乡下带回来的,在他手上也有二三十年了。原来,从事外贸行业三十多年的王先生由于工作关系经常到省内外周边地区,因为酷爱收藏,自然会利用工作之余去找点东西。几十年来,王先生工作收藏两不误,手上还真攒了不少瓷器、佛像一类的收藏品,有买的有换的,也有朋友送的。
这件白瓷瓶,就是王先生到乡下跑业务时在一位朋友家里发现的,当时觉得这件东西很少见,感觉是件有年头的东西,于是就买了回来。后来才知道,这件瓷器应当叫“福禄瓶”,取的是“葫芦”形的谐音。王先生的几位藏友曾经看过,认是件不错的传世器物,又有吉祥寓意,只是年份不太好确定。
藏识链接
漳州窑鼎盛于明清
福建漳州窑的瓷器以白釉为主,同时还有青瓷、青花、五彩、素三彩及蓝釉、酱釉等多个品种。器物胎体洁白细腻或呈米黄色,釉面多为乳白釉或纯白釉,开细鱼子纹片。
漳州窑器型多为瓶、罐、钵、碗、盏、杯、盘以及文房用瓷等,白釉及其他单色釉很多都采用刻、划、印、雕花纹饰,图案有松、梅、竹、菊、莲、灵芝,另有龙、凤、芦雁、鱼、兔等。彩瓷则绘有龙凤动物、花卉植物、八封杂宝、高士人物等纹饰,具有较明显的特征。
明清时期是漳州窑的鼎盛时期,瓷品远销海内外。其中白釉瓷器与白釉名窑——德化窑的同期产品几乎样式一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师承关系。漳州窑白釉器物各地均有流传,但由于各种原因存世量并不大。艺术品市场上偶尔有笔海、太白尊、兽耳筒瓶、观音兽面炉等成交。
明中期漳州窑的作品
●本期点评:滕凤岗,青岛鉴宝会专家团副团长,瓷器鉴藏专家
现存于世的古瓷葫芦瓶多为二节式或三节、四节式。像王先生手上这种单体式葫芦瓶,品相又这么完好的,非常少见。从胎釉等特征来看,应当出自福建漳州窑,年代则可以看到明中期。
该葫芦瓶器型写实逼真、质朴古拙,胎体厚重、浑圆饱满,胎质细腻。瓶口部小而内敛、微兜,平底露胎处呈浅米黄色,釉面色泽乳白、肥厚晶莹、温润如玉,整体满布细鱼子片纹。
这件器物还有一项重要特征:纹饰采用釉下划花工艺,自瓶口至腹部用尖细锐器刻、划出葫芦的蔓、茎、叶等,纹样虽若隐若现,但细部非常清晰、精细,线条苍劲、古拙、流畅,具有典型的明中期工艺特征。
正如王先生所说,这件瓷瓶的葫芦及蔓叶纹饰具有民间所喜爱的“福禄万代”寓意,是一件观赏器物,而且历经流传而完整存世,十分难得。
眼下,诸如名窑、官窑传世器物已越来越难找到,并且真赝难辨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窑口的民窑精品应当引起收藏者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