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器总的来说技艺并不高超,但是“居仁堂”、“解斋”款识的名瓷堪称千古绝响,被学者称为“中国瓷业史上一朵复兴之花”。民国瓷器存世量较大,常见瓷器有以下几类:
1.仿古瓷。民国仿古瓷是中国历史上高峰期之一,常见的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代汝、官、哥、定、钧窑,以及元代的瓷器和明清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器居多,而最流行的是仿雍正、乾隆的瓷器。
2.日用瓷。民国日用瓷以青花、粉彩为主,这类瓷器虽然继承了晚清瓷器的风格,但其造型较晚清瓷器纯朴自然,以简单和平直的造型为多见。
3.洪宪瓷。民国时期随着封建帝制的灭亡,“官窑”已成为历史名词。袁世凯称帝后,1916年以后景德镇瓷器以水彩和粉彩为主,郭世五在当时督烧的御用瓷器,便成为近代藏家追逐的稀世珍品,世称“洪宪瓷器”。
4.新粉彩瓷器。民国新粉彩瓷画与传统粉彩相比,在造型、线条、色彩、光线等方面,吸收了近代画的营养,实现“瓷”与“画”的完美结合。新粉彩瓷画的先行者是潘宇和汪晓棠,上世纪20年代后期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成为新粉彩瓷画的代表人物。这时的作品在今天来看是值得一藏的,现在市场上也比较少见,价位年年上扬,追族者越来越多。
如何确定是否民国瓷呢?这要从它的款识说起。
民国瓷器款识丰富,堂名款、铺名款、人名款、吉语款、纪年款和仿写款各具特色。堂名款有徐世昌用的“静远堂制”四字青花篆书款,郭世五用的“解斋”红彩篆书或楷书款及“颐寿堂”都是著称一时的堂名款。铺名款有“江西瓷业公司”、“竹里瓷社”、“刘荣盛号”等,大多在器物底部。纪年款有“洪宪年制”、“康德四年”等。因当时盛行仿乾隆时期的作品,故以“乾隆年制”最为多见。吉语款有仿康熙的“洪福齐天”,仿雍正的“千秋如意”等。人名款较为著名的有郭世五“陶务监督郭葆昌制”及“汪平野亭”、“许人出品”等。
民国瓷器真伪取决于以下几点:
1.胎质。早期的民国瓷器有精粗之分,粗者胎釉结合部多泛黄,晚清瓷器大多没有这种特征,也比清瓷要显得紧密一些。仿品胎质不仅坚密,而且生硬,分量或轻或重。对经常接触民国瓷的人来说,上手一掂,真伪分晓。
2.釉面。民国粉彩瓷画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特征,一种略微泛黄,表面光泽柔和,给人以松软的感觉,缩釉、串烟,但透过紧绷的表面,仍能看见柔软的釉质。仿品光很强,即使经过高锰酸钾处理,其光泽也不会太柔和,一般都有生涩僵硬的感觉,所仿缩釉、串烟也不自然。
3.饰瓷用料。民国青花大致上分两类,一类完全沿用清代用料,杂质多而色泛灰,精神涣散。一类青料发色纯正艳丽,只是入骨不够,稍欠沉着。仿前一类民国青花不多,仿后一类色彩死板,毫无鲜活之气。
4.画工与题铭。民国瓷器上的题铭、书法千姿百态,但大多功底扎实,铭文有来历。仿民国绘画难,仿民国书法更难,仿题铭难上加难。因此,要鉴藏民国瓷画的真伪,当然离不开你的书画功底,以及独到的眼力和鉴别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