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的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瓷器,前三种都有各自特征的纹片。千百年来,鱼子纹、牛毛纹、蟹爪纹、冰裂纹、网格纹、柳叶纹、百圾碎等各种形容瓷器纹片的美妙称谓,不绝于耳,同时还是鉴赏中的一个重要依据。
纹片瓷器应该说是同宗不同主。同宗即在烧造工艺和形成机理上,有着许多共性因素,因而它们之间有一些相近特征;不同主即它们的生产窑口、烧造年代、原材料等都不相同,因而相互之间又有许多明显的不同特征,除了胎体、釉色、器型不同之外,即使同属纹片,看似大同,实存小异,而且异在毫纤,识鉴中不可偏执。
宋代汝瓷纹片,与其他品种瓷器纹片不同的最突出点,是其纹痕极为纤细微小,明代谷应泰《博物要览》说汝瓷有“隐若蟹爪”语,一个“隐”字切中要害,恰当至极。无论是官、哥瓷,还是龙泉窑或湖田窑等少数存有纹片的青瓷和影青瓷,以及某些因年代久远自然开片的古瓷,其纹痕都比较清晰,其中有的还很粗深,不会隐约可见。另外,汝瓷中典型的蟹爪纹,有不少确如陆建初《古陶瓷识鉴学》中所述,在高倍放大镜观察下,可发现大多数为斜势切入釉面,并似蝉翼或蝇翅在光照下闪现白色,这是一切后仿汝瓷均未能达到之难点,即使是清代雍乾御器厂的仿品,因多数纹痕都进行染色,反而弄巧成拙,成为鉴定中的相反依据。以上我们虽然是谈论汝瓷纹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很长时间里,文博界和收藏界一些人对汝瓷特征的某些观点,存有绝对化的倾向,其中对汝瓷纹片的认识不全面,很多人认定汝瓷必有纹片,事实上宋代汝瓷并非都有纹片,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早有论述:“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官、哥窑器,单就纹理来看,的确有些相似,即使是纹痕的颜色,也有很相近者。尤其是两者如同为鱼子纹,则辨别更要仔细,明代高廉《遵生八笺》说:“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同。”文博界前辈陈万里论及哥窑时说:“此种百圾碎(即鱼子纹),同样能在南宋郊坛下官窑的碎片上见之。”在这种情况下,对官、哥窑器的鉴别,须结合胎釉、器型、窑艺等特点进行。不过,官、哥窑器各自都有一种纹片,是二者互不交叉的,即官窑牛毛纹,哥窑金丝铁线。牛毛纹,其纹痕粗壮且长,多数在琢器上呈经线走向,如牛毛自上而下垂披于臂。存世的宋官窑器中,有的器物仅有若干根牛毛纹,有的器物只局部有1根或2根,其余则遍布网格纹。金丝铁线者,金线呈金黄色,纹片小,纹痕细;铁线呈黑色或褐黑色(极少数有偏色),纹片大,纹痕粗。
对宋代纹片瓷,虽历代均有仿制,但由于原料、窑炉工艺、工匠技能等因素都发生变化,因而都达不到逼真的程度,国内几家主要博物馆所藏清代御窑厂仿汝官哥窑器,也只可说是近似而已。清代和民国时期,景德镇民窑作坊仿哥釉瓷较多,有一些产品并不比御窑厂仿品逊色,同时还把哥釉与青花结合起来制成哥釉青花瓷。现代仿汝、官、哥窑器的产地较多,河南、浙江、江西等省的一些地方均有仿制,除极少数还可以说得过去之外,大多数相去甚远,有的不堪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