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瓷器仿品中,明清仿最为多见,仿品作伪品种繁多,下面简单归成十个大类。当然这种归类仅仅是阶段性的,因为仿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不断冒出来,就是说仿品也有时代性,如电脑扫描纹饰等。
1. 加款:把没有款的旧瓷器加上相应的款,特别是把民窑精品加款后变成"官窑精品"。这种仿品鉴定起来有难度,没有一定的经验难以辨别。如果对书画技巧较熟悉的,或能书善画的,则较为容易。新加款通常笔力不畅,难以做到笔笔中锋,而官窑款写法很规矩,笔路清晰流畅。这种鉴定方法需要慢慢地体会,短时间内难以掌握。
2. 磨底加款:这和加假款性质相似,只是多了一道"磨底"工序,这就给鉴定带来一定的方便。因为把原来的民窑款,或不是仿造者需要的款磨掉之后必然要做一下釉面才能加款。做过的釉面往往很呆板,放大镜下仔细看就能发现,真的釉面必有气泡,假釉面则做不出气泡。还有一种将底款打掉,重新补好后再补釉面、补款,鉴别方法同上。
3. 后加彩:将原来无纹饰的瓷器加彩,重新入窑烧造,其色彩往往很新,容易鉴别。如果是复杂的纹饰则要在古人与现代人的技法上来找区别,最初级的方法还是寻找运笔上的区别。
4. 加彩遮损:一件釉上彩瓷器,表面上损坏,或冲线,或打破,修补上釉,然后再配上纹饰,就能遮住原来的损伤部分。釉上彩是低温釉,原来纹饰与新添纹饰很难看出有什么区别。
5. 鸳鸯配:将两件破损的旧瓷器合二为一,做成原器,或组成新的器物;或者将一新一旧的瓷器组合成一件完整器。如清朝的一件玉壶春瓶口部损坏了,就把新瓷器玉壶春瓶口截下来装上去,这和修补不一样。因为修补器,表面的釉是涂上去的,不坚硬,用小刀一划,即露馅,而用新瓷器补装上去,新瓷器的釉面硬度则和旧器一样。
6. 补残改形:如一件旧的双螭龙耳瓶,双耳掉了,恐怕补上去露馅,毕竟补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于是把破损处磨平,上釉,成了一件无耳瓶,这种改形器很难看出来。补残改形方法很多,如截口、长瓶变短瓶、有盖成了无盖,等等。
7. 修补成全:明明是一件残器,经过修补后说是一件完整器,这类东西鉴别较难,需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察看。当然修补面较大的,又添了纹饰的,容易鉴别;但小修小补的,却不易察觉。还有一种是增添附件,如一个瓶子,颈部损坏,就特意做一耳装上去,遮掩原来的破损处,当然新做的配件能从釉面、造型上看出破绽。 8. 破新成旧:故意打碎一件高仿瓷器,或打破局部,断口处做旧,让人产生是一件古董被打碎的错觉,因为明清官窑即使破损了,也值钱。把新瓷器打破,当作旧瓷器的现象在现在的古玩市场上十分多见。因此见到破损器,同样要警惕。
9. 补加金彩:带金彩的瓷器,因时间久远,金色容易磨损、脱落,作伪者往往重新添加金彩,但新添的金彩色亮耀眼。如果把金彩做旧,放大镜下能见到打磨痕迹。有的器物金彩少,作伪者增添金彩纹饰,但有旧金彩在旁作对照,辨别起来较容易。
10. 加印花彩:在一件单色釉的瓷器上加印花彩,这种印花纹往往很精细,是用电脑照真品纹样扫描上去的。这类做假很有欺骗性,人们看这类瓷器,多注意底部,注意底釉,这两点看好了就以为对了,而纹饰上是否有问题,往往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