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青瓷在中国古陶瓷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中的青瓷尊出了不少精品。如西晋的青瓷熊尊和神兽尊、东晋青瓷蛙尊、南北朝的莲花大尊等,制作精细、釉色莹润、装饰精致,表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平。尤其是西晋青瓷熊尊、西晋神兽尊,集雕刻、堆塑、模印、刻划、贴花等瓷器装饰工艺于一身,代表了当时瓷器制造的最高水平,是六朝青瓷工艺的杰作,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这两件国宝构思巧妙,造型奇特,实为罕见的艺术佳品,迄今尚未发现第二件。可以说连出土的残件都没有。但当今在市场上随处可见西晋青瓷熊尊、西晋神兽尊的仿品,有的被收藏者当成“国宝”秘不示人或上媒体张扬,有的被专家鉴定为真品,当成民间宝物上了电视。为了更好地辨真识伪,我们不妨先从真品入手,作一比较。
如图所示的西晋青瓷熊尊,于1966年在江苏省江宁县秣陵乡桥南村出土。高8.5厘米,灰色胎,青黄色釉。造型作一熊踞坐吃食状。通体饰茸毛状纹和卷曲纹,顶部有一圆孔,可能以插烛或作酒器或作水滴之用。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如图所示的西晋青瓷神兽尊,1976年出土于江苏宜兴周墓墩,高27.9厘米,口径13.2厘米,腹径23.5厘米,底径16厘米,瓷胎呈棕色,上下遍施青灰色釉,细洁光润。外形独特,口部呈盘状,下接短颈。袋形深腹平底,整体造型颇似渔夫所用鱼篓。肩腹部两侧各塑有三只横桥形耳,作品字形排列,可穿系绳索以提携。腹壁堆塑一神兽,兽首位于尊口下方,双目圆瞪突出,鼻孔朝天,口内含珠,显露利齿,在兽首两侧各饰有绳索状的四肢,从正面看去,前肢上举,后肢伏地蹲坐。后背脊处有五处角状突出,表示丛丛鬃毛。而兽身双翼、翎毛则以简单的刻画线条勾勒。器物整体造型是以器腹为兽腹,以器耳为兽耳,兽的四爪、双翼、羽毛、背、尾全部装饰在器身的各个部位上,浑然一体,几乎分辨不出是兽还是器,是一件高水平的手工艺作品。通体内外施青釉,棕色胎,器底刻写“东州”二字。腹壁浮雕神兽,口内含珠,雕刻生动。现也藏于南京博物院。
现在青瓷熊尊、神兽尊的仿品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粗仿。按印刷精良的图录直接仿制,没看到真品全貌,也没按真品的尺寸,想当然,大大小小的都有,要么硕大无比,要么袖珍小巧。这类仿品功夫稍差,造型做工生硬,没有局部细节,胎釉工全没到位。微型的已经用模子制作,全国各地古玩市场到处可见;第二类是特点细仿。有仿古专业人士、古玩商、专家指导,以真品为蓝本仔细研究,吃透原版的做工、胎釉和装饰特点,然后以熟练老工匠人仔细模仿,特别是采用破损的老瓷器或汉砖汉瓦,取其胎土研碎制胎。这类仿品颇见功夫,也不现身古玩市场,而是通过铲地皮者、古玩贩子、“收藏家”,讲故事、埋地雷、“友情转让”,私下走,价格不菲,一般玩家很难单凭肉眼辨认真伪;第三类是臆造。仿品是西晋青瓷熊尊和神兽尊的混合物,要么是仿西晋青瓷神兽尊时,将堆塑的含珠神兽替代成熊头;要么是将西晋青瓷熊尊,臆造了顶部加盘口,下接短颈。此类仿品与真品比较,只有面貌相似,没有精雕细作,但因是创新品种,更容易蒙人。有的藏家吃进,将它当成镇宅之宝。
鉴别西晋的青瓷熊尊和神兽尊,其实也很容易,去掉国宝的发财梦,西晋的青瓷熊尊和神兽尊,仍是空前绝后的孤品,不要指望你能拥有来填补空白。鉴别西晋青瓷的要点必须从青瓷的胎、釉、工艺等方面入手。一般来说,真品胎质细腻、坚致、瓷化程度高,分量较轻、胎壁较薄。施釉均匀,釉层较薄,釉色青中带黄,常有剥釉现象,常施半釉。赝品造型、加工工艺、做旧手法大体相类似,似为同一人或同一团伙所为。鉴定这些仿品,先看造型,形制不对、比例失调、形象呆板的一律枪毙;再看胎底,无论采用何种原料新烧,胎土必定有润泽感,真正老胎年代久远,挥发份逸去而必显干硬;三看釉面,仿品施釉厚而不匀,有堆釉现象,且有较强的玻璃光。人为土沁成云絮状,不均匀,抠掉的土皮成片状,手搓之有硌手感。从工艺来看,真品晋朝青瓷由圆器拉坯而成,手法娴熟,胎壁薄厚均匀,底足常见抛物线形的线割痕迹,造型优美端庄秀丽,常有堆贴图案或捏塑装饰,而赝品瓷器则拉坯手法生硬,胎壁不均匀,底足无线割痕迹,造型呆板,无神无采。当然这些要点只是通常意义上的,鉴定晋朝青瓷还需要多看实物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