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唯物辩证法的立场出发,在瓷器的鉴赏与研究中,我觉得目前在古瓷鉴宝中“一槌定音”的方法弊端较多──在三分钟内说出对器物的判断,即使是国宝级的专家说出的判断也只是他的感觉,而文物鉴定是门科学,即以科学检测、大量的比较研究和分类对比为基础的综合判断,专家的感觉有多少时候可以与科学等量齐观?感觉并不等同于科学。
瓷器的鉴定中从来以有无火光作为判断新旧的依据:新瓷浮光耀眼,旧瓷光色静穆。但无火光者不一定是古瓷,而流光四射者亦非均为新瓷。上世纪90年代初期,笔者收藏了两件瓷器,均为旧瓷,但光亮不亚于新瓷,为前所未见。以之示人,人多以新器目之,笔者也曾将其中一件请教于瓷器专家,并放在文物商店寄售近两年(标价仅三千来元),竟无人问津,只好取回收藏。曾疑为柴窑瓷器,但找不出依据,只好存疑。惜其中一件青花大盘在频繁搬家中打残致缺。
今年笔者在市场上见一孩童玩偶,为残器,但极轻薄,奇而买之,买前因器上有泥垢,也见有款,但未能认出。回家清洗之后,反复把玩研究,始认定为柴窑泥封式印瓷款,竟是柴窑中最珍贵之绝品。以此器为标准器,对比以前存一器,确定为柴窑珍瓷顺理成章。那两件瓷器应分别为柴窑刻花黄釉小罐(文物商店寄售过)和宋代柴窑青花大盘。千余年的时光,虽在这些瓷器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亮如新、明如镜”仍未改变,真是不可思议,也是柴窑瓷器的珍贵之处。
科学的求证,有时要等待时机和条件,条件齐备,时机成熟,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