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进入了剧烈的变革时期,新思潮得到了广泛传播,新文化、新音乐、新戏剧、新舞蹈、新美术等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景德镇瓷业也出现了新气象,封建王朝统治的官窑已名存实亡,被当时新兴的股份制瓷业所代替,众多制瓷高手和陶瓷教育家打破了旧行规,培养了一大批瓷业人才。晚清以来流行的山水、花鸟、动物、人物等传统纹样,此时又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特别是粉彩人物装饰品种,题材广泛,人物形象新颖别致,色彩亮丽,是景德镇瓷器制作的主流产品,可分为名人瓷、精品瓷和大众瓷。
名人瓷的代表人物有汪晓棠、王琦、方云峰、王大凡等。精品瓷是以传统及名人作品为模本,按照当时的市场需求和人们的审美心理,加以改进,贴近民众,开阔市场。这类瓷器大多精巧细致,很多落有前朝的年款、斋号及名人款。大众瓷则以民间日用品及当时流行的嫁妆货为主。其中嫁妆瓶的尺寸基本统一,高60厘米左右的称300件,高45厘米左右的称150件,高30厘米左右的称100件,高23厘米左右的称50件。“件”是陶瓷行业的专业用语,历来说法不一。一种说法:“件”是一种量具,根据施釉工用多少件釉,以件数来定工时;另一种说法:“件”是瓷器的体积、大小及高低,小件尺寸小,大件尺寸大。下面结合一些实物加以阐述:
一、名人瓷
1. 粉彩四爱图四方倭角瓶
此瓶高33.3厘米,口径9.8×9.8厘米,瓶体为四方倭角形。口微侈、短颈、折肩、斜直腹、近底内收,深圈足。胎体较厚,胎质致密。通体施天青色釉,釉层光亮。腹部分别绘四组历史人物故事“四爱图”,即王羲之爱鹅、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孟浩然爱梅。每组人物的左下方或右下方分别有红彩“汪”、“四如”、“晓棠”、“棣印”印章。画面人物结构准确、面容丰腴、美髯亮目、肃静传神。服饰的勾画,主要体现色彩与线条的有机结合,色彩不再是仅仅填在线与线之间,而是有所变化,近线处色彩深,依次渐渐变淡,显现出衣褶和明暗变化,由于色彩紧扣着线,线就更加突出了骨力,整体造型更加富有层次。
民国时期粉彩瓷绘受中国画影响,绘画大师以瓷代纸,瓷绘工艺出现了国画艺术效果,并成为一种时尚,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汪晓棠是当时最具代表的人物之一,其作品胎质洁白细腻,圆器胎质较薄,方形及多边形胎质较厚。釉、彩选料精细,釉面光亮润泽,敷色大多淡雅明快,一般浓彩作为点睛。装饰题材以传统人物故事为主,构图简练,景致点缀很少,也有的不加景致,专一突出人物。
汪晓棠(1885—1924年),江西婺源人,字晓棠,名棣,又名棣华,号龙山樵子,斋名“彤云山房”。少年时在杭州以绘画为生,后到景德镇绘瓷,以粉彩工笔人物著称。曾任“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是绘制“洪宪”瓷器的奠基之人。
汪晓棠属英年早逝,传世品不多。但由于他才艺超群,作品深受世人青睐,又是民国初年景德镇粉彩瓷绘的奠基人,民国以来仿品很多,有的照原本摹仿,图案纹饰及落款、印章一丝不差,有的改头换面,图案、落款、印章只选其一。鉴定时一定要全面综合分析,以免失误。
2. 粉彩钟馗濯足纹花口瓶
此瓶花口翻沿、束长颈,溜肩弧腹,腹下部内收,底部外撇。腹部绘钟馗着短裤,单腿站立水中濯脚。另一侧墨书题“树举腰剑两三尺,衣冠浣净水中潮。龙集己巳年初冬月,西昌迷道人王琦写于珠山客次”。另有红彩“西昌王琦”及“斋”方章两枚。
此花口瓶胎质细密洁白,胎坯较薄。釉层薄厚均匀,光润明亮。器型别致,花口、腹部有压印凹线条纹,制作精细工整,是民国时期创新器型。
王琦(1884—1937年),江西新建县人,号碧珍,别号迷道人、迷散人,斋名斋。17岁到景德镇以捏面人为生,后以钱慧安画为图稿绘瓷板画,中年以后摹仿黄慎之法改画写意人物,在人物头部处理上又吸收了西画中“色彩透视”的方法,故又有“西法头子”之称。人物刻画形神兼备,是景德镇“珠山八友”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瓷绘艺人。
二、精品瓷
1. 粉彩仕女纹狮耳瓶
此瓶通高30厘米,口径9厘米。整体由盖与器身上下两部分组成。盖为平顶钮、斜面。直颈溜肩,球形腹,足外撇。盖钮、面、颈采用镂空手法,分别镂雕斜条纹、古钱纹及直条纹,并施有红彩及粉红色彩。盖面、颈及足部分别以墨彩绘忍冬纹、联珠纹、如意纹及璎珞纹。腹部主体纹饰为仕女攻读图,三人手持书卷围石几而坐,二侍从持扇一旁站立,人物刻划细腻俊俏、神态各异。器底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
此瓶胎质洁白细腻,胎壁薄厚适中。通体施透明白釉,洁白光亮。色彩渲染,薄厚匀称,浓淡和谐,艳而不俗。器型为民国时期新器型,据器盖镂空透雕工艺分析,这类器物应是香薰之类的器物。
2. 粉彩春牛图瓶
此瓶高19厘米,口径6厘米。侈口束颈,丰肩鼓腹,矮圈足。主体纹饰为三个活泼的牧童,两个头顶竹笠,一个头束发髻,手托一春燕窃窃私语,生动有趣,活泼可爱,二牛身躯肥壮,憨厚温顺,步履稳健惬意地缓步前行。肩上墨彩题句:“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农。”下有红彩“蒽高”、“志远”方章两枚。右上角有红彩“仁化”椭圆形章一枚。器底部有“乾隆年制”四字款。孩童脸庞轮廓转折点染,眉、眼、鼻、唇的大小微变,二牛不同的毛色、姿态、各自的眼神,那种憨诚、沉着、放达、执拗的性格,作者都带入笔端,运笔着色都注意到准确性。
粉彩春牛图瓶
这种器型有乾隆螭耳尊瓶的遗风,颈较短,溜肩改为丰肩,在传统器型上略加改制,就成为民国时期的新器型。春牛图设色浓重艳丽,仿古意趣浓烈,颇有官窑制作的遗韵,是民国仿乾隆的精细之作。
三、大众瓷
1. 粉彩三国人物收降川将纹瓶一对
此对瓶高59厘米,口径26厘米,底径17厘米。敞口束颈,溜肩,长弧腹,下承浅圈足。颈部贴饰镂空片形双耳。腹部绘二川将吴懿、李严,跪地降伏,刀、枪缴地,战马脱缰、刘备施礼相迎。颈部墨彩书“收降川将”四字。另一面墨书题名“三国纷纷刀兵闹,每日思想计千条,欲把狼烟尽行扫,才得四海乐唐尧。余荣顺出品”。下方有红彩小方章一枚。
民国时期这类瓷器图案很受广大民众喜爱,习惯称为“刀马人”,多选自古典名著中精彩场景。要求作者不但要有深厚的文学基础,还要有扎实的绘画技艺,人物刻画要贴近文学作品的真实内容,还要把战场上武将那种威武雄健阳刚之气描绘出来。虽然这类瓷器属大众瓷,但在图案设计和绘画技巧上也非常严格的,也比较讲究。
“收降川将”为刘备占据荆州后,企图向四川扩充势力,当时四川刘璋抗击曹操,迎接刘备入蜀。建安十七年两人产生矛盾,冲突不断,刘备进兵广汉,川将吴懿、李严投降刘备,随后刘备兵围成都,刘璋投降,四川归刘备。画面描绘川将吴懿、李严投降刘备的故事。
2. 粉彩麻姑献寿纹观音尊
此器高59.5厘米,口径19厘米,底径20.2厘米。撇口束颈,丰肩,长弧腹,腹下部内敛,近底外侈,下承浅圈足。麻姑肩着镢头、花篮,缓步前行,一梅花鹿口衔灵芝正与主人回头相望。麻姑献寿是我国传统题材,与灵芝、寿桃与梅花鹿组成吉祥图案,象征福寿如意的美好愿望。民国时期祝寿宴庆,晚辈大多用这种题材奉送长辈。另一侧墨彩草书题诗:“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此类尊由于器型硕大,多采用分段轮制而后粘接的方法,颈部大多有明显的接痕。通体施透明白釉,圈足处无釉,釉色白中微微泛青色,局部有细小的黑色斑点。这类器型属传统器型,民国时期最为多见,虽为嫁妆瓷,但在图案设计、设色、绘画等方面都比较讲究,是此时期大众瓷中的时尚品种之一。
清代晚期流行浅绛彩瓷,设色淡雅,瓷绘技法放逸洒脱,瓷面上有图画般艺术效果,深受文人及书画家的喜爱。但由于浅绛彩在釉面上粘结不甚牢固,耐磨性能差,易于脱落,俗称“脱彩”,从而影响观瞻,民国初年浅绛彩走向衰落。据《景德镇陶瓷史稿》记述浅绛入民国后已逐渐失传。
通过以上介绍的民国人物绘画瓷器不难看出,自浅绛彩风行之后,继而兴起的是民国新粉彩瓷,一批颇有实力的书画家和瓷绘教育家出现在景德镇瓷绘艺坛。他们着重绘法技法与彩料的巧妙结合,在瓷面上勾勒、抹、点画,尽力发挥粉彩华滋晶亮的工艺特征,又充分展现绘画的个人技巧,将兼工带写的绘画与细腻的粉彩完美结合,笔意隽逸,手法多变,格调高雅,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和内心情感。这时期的新粉彩作品,有继承也有创新,达到了纸绢上所表现的艺术效果,既迎合了时代的审美情趣,又满足了艺术品市场的需求,给民国时期的景德镇瓷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