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集民国邮票,首先要搞清加盖改值是怎么回事。所谓加盖改值是指,为了改变某种邮票的铭记、面值、票种或图案,在已发行的邮票上,加印某种文字、数值或图案,使之成为一种新邮票。
民国的加盖改值票有以下几个特点:品种多,几乎涵盖了整个民国时期。其二,加盖种类多。改面值、改铭记、改票种、改使用地区等,其中改面值数量最多。其三,加盖单位多。不但有总局加盖的,更多的是地方加盖的。
现在分别介绍这些加盖改值邮票:
一、 民国成立到抗战前夕:
这个时期的加盖改值邮票主要有三种:改铭记、改票种及限省贴用。改铭记的典型有清蟠龙加盖“中华民国”邮票。1920年12月1日发行的北京一版帆船票加盖“附收赈捐”邮票,成为这个时期唯一一套改票种的加盖改值票,同时也是我国第一套附捐邮票。数量最多的还是限省贴用的加盖改值邮票。
在介绍限省贴用改值票之前,先介绍各省的币制,以利于后继的行文。北洋政府虽名义上全国统一,但事实上处于诸侯割据的局面。尤其是边远省份不但政令上不听中央,经济上更是自行其道。新疆用的是羌银,云南流通的是滇币,吉黑邮区(吉林和黑龙江两省合设一邮区,管理局设哈尔滨)通行大洋票。由于是地方货币,加之通货膨胀,使其币值往往低于银元。而邮票又是全国通用,有人就在低币值地区大量趸购邮票,再贩到高币值区,转手间获利不小。为防止有人套汇谋利,邮政总局饬令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在发往上述几省邮票中,加盖“限××贴用”,限制其越区使用。但这里有一套限省邮票的成因有些特殊——北京新版帆船邮票限桂、黔贴用。桂黔两省多山,汇费高于其他邮区,商人常用高值邮票代替汇款;此外,两省盗匪横行,高值邮票也是他们劫夺的对象。所以发往上述两省的高值邮票分别加盖上桂、黔,限制其越区使用。
二、 抗战时期:
“七七”事变,抗战全面爆发。烽火连天,物价飞涨,邮资亦随之调整。为了使旧面值邮票不致废置起见,采取加盖改值的办法。但由于战争的原因,本由总局统一加盖,也不得不改为总局规定加盖式样,由各地自行加盖后送总局备案。在此期间,除“暂作肆分”外,其余的均分地区加盖,而且参加的地区越来越多。这样众多的地区加盖改值票,成为民国邮票中期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个时期加盖改值票的收集重点是:加盖版式的区分。尤其是甘宁青邮区,均为手盖。每次所用戳式复杂,“暂作叁分”时为六种,到“划线伍角”时竟达到12种之多!而“改作贰角”票数量最多,也是中期加盖票里不太好区分的一组邮票。
这个时期限省加盖还在发行,但数量已大大减少,重点在限新省上。抗战后期,法币贬值严重。与新疆币币值先是接近,后来竟形成了倒挂,使得限新省邮票得以延续。直到1942年11月,中央银行在迪化(即今之乌鲁木齐)成立了新疆分行,并明令公布法币与新疆币的官定比率为5比1,为邮票统一创造了条件。到1944年8月,邮政总局停止了加盖限新省的邮票,使得自民国初年开始热热闹闹的限省加盖总算暂时造一段落。
三、 解放战争时期:
这也是民国加盖改值邮票的重头戏。此时,加盖改值邮票的数量远远超过正式发行邮票。这里的加盖改值的大板块有:东北胜利加盖、加盖国币、改作金圆、各邮区自行加盖的单位及基数邮票。最后一项,为民国邮票最为复杂的一块。比如说,单位、基数、银元邮票,就能写出一本厚实的专册,其复杂度可想而知。在短短几年(尤其是1949年),平地冒出这么多加盖改值邮票,究其原因是恶性的通货膨胀,其程度大大超当今人们的想象。自1945年到1949年6月,邮资竟上涨了17亿倍!!币制先法币,再金圆,最后为银元券。币制频繁地更迭,为加盖改值邮票的发行提供了条件。
限于篇幅,本人不打算再展开,如有兴趣,可参阅李世琦老先生的《中华邮政单位、基数、银元邮票专论》及本网站的民国邮票连载文章。